第(2/3)頁 說到這里,看向蘇子沐呵斥道:“讀書讀傻了!菀青想知道你不說???” 罵完,蘇文清看向蘇劉氏:“該打的都打起來了,但大丫頭跟兆新那孩子都好著呢,立恒也在敦煌城里安安穩穩的找鋪面。” 蘇子沐看向自己父親,一臉委屈。 但見自己父親瞪了他一眼,當即低下頭不敢多言。 蘇劉氏道了謝后,有些發愁。 蘇文清看在眼中,但看著自己大兒媳:“不必擔憂,大丫頭身邊全是大高手,兆新那兒子凡跟十一娘也在,打仗又不是往死里堆人頭,現在咱們大夏,用不著那樣,有新法子的?!?br> 說話間,拉著大兒媳到了廊道這邊,弄了墊子后,讓她坐下。 蘇家本就有朝堂事不進府宅的規矩,蘇劉氏有心多去了解,但也不再多說什么。 倒是蘇文清看著蘇劉氏:“劉家那些人,這兩日是不是又來了” 蘇子沐不言。 倒是蘇劉氏抬眼看向蘇文清:“是找來了,但父親不必操心這些,兒媳處理就好。” 蘇文清面色冷下來:“當年棄你不顧的時候,好一個大家做派!以為我我們圖他們什么!回娘家省親,冷嘲熱諷,更不接待你們,不讓你們住在他們家里,派人刁難讓你跟老大冬日落水,驚了早亡那孩子的胎相,讓你身子一直拖了病,這筆賬因你求情,我不算就罷了,往年貼著臉找你跟老大求路子拜官!我當看不到了,如今看空位缺了這么多,現在倒是知道你這位劉夫人是他們姐姐了!?” 蘇劉氏在外從來不冠以夫姓,外人稱呼蘇劉氏永遠是劉夫人或是蘇家大夫人,無人敢稱呼什么蘇劉氏。 但實際上剛開始,蘇子沐與蘇劉氏劉菀青相識,再到結親,劉菀青沒少被人在背后嚼舌根。 因為當年的蘇文清還只是個從外調到京城的小小主簿,一大家子人就窩在那么大一間小院內,才夠生活。 也就是蘇子沐入了國子監,才算讓人覺得蘇子沐不錯。 可真正大家族眼中,差得太遠。 而劉家雖非京城大家族,卻是流州大家,劉菀青作為劉家嫡女,眾星捧月,卻不想這位本該嫁的更好的劉家嫡女竟然看上了小小主簿之子。 而且還非蘇子沐不嫁! 最主要,蘇家當時沒有主母,蘇文清之妻才走三年,家中大小事情都是蘇子沐幫著處理,若是嫁過去,可不僅僅是下嫁,而是有一大家子累贅呢。 但劉菀青態度果決,蘇子沐當時被國子監祭酒看中,于是那位祭酒大人親自幫著蘇子沐做媒。 好說歹說之下,劉家這才同意。 但本該是下嫁。 可劉菀青絕不同意以下嫁規矩去蘇家,而是要平娶規矩。 這又是給劉家老夫人給氣病了。 蘇家憑什么跟我劉家平等! 但劉菀青不肯! 老夫人與老太爺頭疼的厲害,索性最后全部依了劉菀青,趕緊了卻這事兒。 但就算這樣,劉菀青嫁過來后,果然如所有人預料一樣,一個人大小事操心,照顧三個弟弟,公公還有自己相公。 也因此,流言蜚語各種冒出,紛紛暗自嘲笑劉菀青下嫁如何如何。 而劉菀青也是硬氣,直接對外宣布,自己何來下嫁,而是自己冠夫姓。 這就直接成了高嫁。 劉家嫡女高嫁平平無奇蘇家,在當時京城所有人議論紛紛。 劉家這邊知道后,氣的當時老太公就要家法伺候,同時下令,不與劉菀青多走動。后來饒是走動,也是蘇子沐與劉菀青去流州那里,但待遇上,比起其他姑爺實在是天差地別.也就是劉菀青母親心疼女兒,時不時會送些東西過來,但劉母病故后,徹底沒了走動。 而劉母走后,劉家人也是宣布劉菀青是嫁出去的女兒,跟他們劉家沒什么關系。 其實這話換言之就是,你蘇文清仕途別來高攀我們,我們與你不是親家,你蘇子沐如何,也與我們無關。 可好在那一年,先帝遇到了蘇文清。 蘇文清一躍入了御書房。 而蘇子沐更是爭氣,雖非前三甲,卻是實打實的殿試第六名。 第二年,蘇文清擔任門下省諫議大夫,常伴先帝左右。 而蘇子玉更是爭氣,在那人才濟濟被稱之為百年龍虎榜之上,力壓多少俊才,奪了榜眼位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