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臨戰-《犁漢》
第(2/3)頁
有這道殘石子道,沒有騎兵可以通行過去。
本來郭璞還在繼續加固著防線,但在今日那胡母丘再一次給他傳令。
此前胡母丘并沒有給郭璞什么既定目標,只是讓郭璞牽制住一部分袁軍即可。但今日胡母丘告訴他,昭義軍必須守住這處塢壁,而且沒有他的命令不允許撤退。
對于這個軍令,郭璞無條件執行了,因為他本來就打算如此。
他對自己打造的壁壘非常放心,認為袁軍不付出數倍于己方的傷亡就不可能攻陷壁壘。
當然,郭璞也明白這只是一個理想的結果,因為他的部隊縱然士氣飽騰,但在軍械上卻不足,他已經和胡母丘追要了軍資,想來應該就會送了一批。
畢竟不同程度的任務需要的資源自然是不一樣的。
不過對于郭璞來說,倒是有個好消息,那就是昨夜下了一場小雨,自己西南方的山道有些泥濘,這對急切要行軍的袁軍來說會是個麻煩。
但郭璞不會料到的是,昨夜那場雨也給袁軍帶來了某種蔭蔽,就如他現在這會,就并不能確定對面的袁軍到底有多少人數。
郭璞在望樓上又看了一會,見敵軍還在緩慢得擺弄著陣型,遲遲不進攻,便以為這是敵軍的計策,是為了疲憊他們。
于是郭璞讓麾下整編后的兩個小營,輪番用飯,爭取在敵人進攻前先飽食一頓,然后他就將了望敵情的工作交給副手,便下去了。
郭璞的用餐很簡單,就和營里的弟兄們一起蹲在地上吃著干饃,然后就著點醬菜,吃著這戰前最后一頓。
這倒不是郭璞他們已經連一點肉都沒有了,或者是渤海軍的胡母丘連這點干肉都苛刻。
實際上,雖然胡母丘確實在軍備供應,尤其是威力強大的弩炮上非常吝嗇之外,其實在補給一塊做得并沒有那么差,在戰前的時候,后面的渤海軍還突擊送來一箱干肉。
但郭璞自己決定將這些干肉全部用來供應營內的三十六騎。
這三十六騎是昭義軍僅剩下的騎兵種子了,郭璞為了保存這些人的實力,甚至連哨探敵軍的活都沒有派遣他們。
這三十六騎的騎將是一個烏桓人,叫竇榮。
但準確來說竇榮是歸化人,除了口音之外,這騎將已然和北地漢人沒什么分別了。
這實際上也是烏桓人對比丁零人、鮮卑人的一個優勢。
那就是烏桓人幾乎和漢人長得一摸一樣,稍微融化后就能歸化到漢人群體中。但部分鮮卑人,尤其是丁零人,就整得白皙了,深目了,所以縱然在漢人群體中呆再久,也會讓人一眼看出不同。
竇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騎將,尤其是善于短距離的捕俘或者突刺穿插,這也和胡人們的草原生活緊密聯系的。
他算是比較早的一批加入泰山軍的烏桓人了。所以當大部分烏桓人都還作為基層吏士的時候,他已經是昭義軍的騎軍副將,統帥百人騎隊。
但可惜,現在的昭義軍,就僅剩下這點骨血了。
此時,竇榮就和三十了六騎下馬籠在一起吃著干肉,甚至連戰馬都喂過了新鮮的雞子,而對于這些人的特殊待遇,全昭義軍都無人說話。
只因為稍后這些人將會執行最殘酷的突陣任務,這些人有權利,也應該獲得營內最好的資源補充。
竇榮吃著干肉,正在發呆,他想和這些騎士說些什么,但剛張口,壁壘外的袁氏部隊已經吹響了號角,后方的戰鼓也為他們鼓舞助威,動得震天。
而對于袁軍的反應,昭義軍這邊則只是敲擊起了望樓上的警鐘,很快用完飯食的昭義軍就在各自吏長的帶領下回到了壁壘,屏氣等候敵軍的到來。
而這個時候郭璞也趕到了望樓,并從副將鄭果手上接回了指揮權。
郭璞打手了望了一下遠方,只見敵軍排山倒海而來,閃耀著光芒的甲兵極大的沖擊著郭璞的心智。
敵軍應該已經將部隊完全展開了,而他們用的戰術是典型的中間步甲、兩邊游騎的陣型。
在陣型的最中間,同樣是一群穿著杏黃軍衣的武士,他們頭戴著銅兜鍪,胸前上著札甲,手持著丈八長的步槊緩緩前進。
而他們兩側的則是輕騎,人數看著不多,裝備也并沒有多好。
單只是中間的袁氏步甲就已經給郭璞帶來了不小的震撼。他原先以為袁軍的實力也就是和中原諸侯差不多,不然也不會用詭計來奪關。
可眼前所見的披甲率,尤其是也是杏黃色的軍衣,差點都讓郭璞以為面前的袁軍是自家的核心十六軍了。
郭璞收斂了心神,然后環視敵軍,試圖從他們的陣型中看出一點戰機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斗六市|
安顺市|
四会市|
大足县|
永和县|
衡山县|
吐鲁番市|
黑水县|
松阳县|
堆龙德庆县|
岳池县|
白河县|
赤城县|
九台市|
虎林市|
固镇县|
邹平县|
连州市|
遂宁市|
龙陵县|
雷州市|
淮南市|
烟台市|
泸州市|
宝坻区|
五家渠市|
沾益县|
资兴市|
青阳县|
彩票|
房山区|
平凉市|
大新县|
临江市|
德令哈市|
思南县|
徐州市|
余干县|
神池县|
安顺市|
紫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