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王莽聽到揚雄這么一說,他頓時說道:“子云兄勿要如此調笑愚弟。莽能進此大位,皆是萌蔭祖輩之福澤?!? 揚雄聽到王莽這話后,他心里也平衡了不少,但眼神之中依然藏不住的羨慕。 揚雄說道:“巨君此言差矣。巨君鐵面將軍之名早已名傳京畿,如此大能,豈能不受皇帝重用?若真論起所謂祖輩福澤之蔭,當朝百官有誰不是萌蔭而舉為官?” 揚雄這話說的不錯,漢朝之時的官吏選拔確實如此,幾乎是沒有白身之官的,任何一位做官之人,幾乎也都是出自于名門望族之家,或是被這樣的家族舉薦為官。 就以揚雄而言,揚雄祖上也是出過太守的。否則的話,就揚雄這種出身于西蜀之地的人,豈能這般輕易的到長安來任黃門郎之職? 雖說揚雄有才,但前提是他必要有一定的門閱淵源才能入得了長安貴人法眼的,否則的話他哪怕能寫出驚人之賦,也不會有人多看他一眼的。 而這就是漢時為官為吏的現實! 雖然聽著好像很不公平,但是在漢時這已經是最公平的選官任能方式了,漢時讀書成本極高,書籍學問都還是以簡牘這種笨重無比的材料作為載體,一般黔首是根本不可能有機會學習的。 而學習到知識的人,也必定是這些官宦世家子弟以及那些地方大族子弟,這些人是當時僅有的一小撮能夠識文斷字,熟知朝廷運營方式的人。 所以,就算是閉著眼睛舉他們的孝廉也差不到哪去。 而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自己舉薦的人才,能不能跟自己一直條心!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自然是家里勢力越厲害的人,升官速度自然也就越快。畢竟,如今的大漢外患已除,幾乎已經沒有什么軍功可撈,想要靠著軍功升遷的人,也等于是斷了門路。 剩下的人也只能想盡辦法投靠世家大族,期望能被這些大族舉薦,而后入朝為官的。 像揚雄就是這般,他和王莽關系好,最重要的就是因為他是被王音舉薦的,所以在揚雄的身份烙跡上王氏文人這幾個字是他洗刷不了,和王莽做朋友也是他的最優選擇! 王莽哈哈一笑道:“還是子云兄看得通透?!?br>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