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王音聽聞此事以后,他也沒有反對,認為此事是千古之功,朝廷應(yīng)當竭盡全力完成。 所以,到了第二日時,就在王莽到了王音府上日常請安之時,王音便叫住了王莽,仔細的問起了王莽想法。 王莽此刻孝心十足的伺候在王音身旁,為王音束衣遞佩,一絲不茍的就像是王音的親兒子一樣,不,應(yīng)該是比親兒子還像親兒子。 王音享受完王莽的伺候后,他問道:“昨日可是汝向天子諫言了修典之事?” 王莽聽到王音如此問道,王莽也沒隱瞞,直接說道:“回稟叔父,昨日侄兒到天祿閣中借書,和劉歆,揚雄二人淺聊一番。吾三人俱都認為石渠,天祿二閣藏書百萬,然十之八九之書皆被束于高閣,不見天日。于是乎,吾三人便生出了為這百萬藏書修撰目錄以供索引。” “后來經(jīng)過一番討論之后,吾三人心魄高漲,認為當修一大典彰顯大漢風范!于是,侄兒便進宮面見天子作此諫言。” 王音聽到王莽說的這么詳細,他也滿意的點頭,“汝此言甚好。此典當修!吾王家自先兄秉持國政至吾,雖已位極人臣,然底蘊猶顯不足。今汝之諫言,正好補吾家之斷,此乃吾家之幸也!” “天子已命汝為總提綱官,總監(jiān)此事。汝若在修典之上有何阻礙,盡可說于叔父,叔父定會為汝保駕護航,助汝完成大典,以彰吾王家之門閱文風!” 到了王音這個層次之后,權(quán)力是沒法更進一步了,但是榮譽和虛名還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王家這樣的外戚之家,自漢立國以來,雖然都是天子治國,外戚輔政。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定律在外戚身上還是無比應(yīng)驗的。從高祖之時的呂氏,文景之時的竇氏,漢武之時的竇,田,衛(wèi)等,以及昭宣之時的霍,許。 這些外戚家族都是曇花一現(xiàn),并無可長久者。 若是王莽真能以此大典,為王家樹立根基,將來哪怕是風云變幻,只要有此大功為基,誰還敢言王家只是裙帶幸進之臣? ———————————————————————— 吼吼吼!!! 月票~~ 打賞~~ 莽子需要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