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1067 韋公爺的升官神話】-《明鹿鼎記》


    第(1/3)頁

    朱由校聞言,有點意外,其實很多人給韋寶送禮的事情,朱由校已經知道了。

    這種事,魏忠賢自然會告訴皇帝,這是魏忠賢分內的事情。

    雖然魏忠賢給韋寶送了十萬兩銀子,也是送禮很多的人,但魏忠賢不會說這事,只會說對韋寶不利的事情。

    除了東廠和錦衣衛,在京師,皇帝也是有自己的耳目的,所以,輔國公府發生什么事情,皇帝不可能不知道。

    “這件事,愛卿本來不必告訴我的,你升為公爵,別人想巴結你,也是可以理解的,再說,大明沒有哪一條是禁止收賀禮的。”朱由校道。

    “陛下,微臣得到的權勢,都是陛下給的,沒有陛下的寵信,誰會給微臣送禮啊?微臣不能心里不識數。”韋寶道:“所以,陛下有急需用銀子的時候,只管對微臣說,微臣只要有,陛下要多少,微臣就一定盡力籌措,微臣的一切都是陛下的。”

    朱由校聽韋寶這么說,感動不已,坐直了身子,拉著韋寶的手:“愛卿,要是大明的官都像愛卿一樣,咱們早就國泰民安了啊!銀子是你的賀儀,大明乃禮儀之邦,也沒有朝廷沒收大臣賀儀的道理,你自己收著吧,若是朕有急需,少不得向你張口。”

    韋寶也就是賣弄一下嘴巴,真的把收上來的銀子都給皇帝,怎么可能。

    “陛下有事只管張口,微臣就是傾家蕩產,也得照辦。”韋寶笑道。

    朱由校滿意的點點頭,又夸贊了韋寶一番忠勇可嘉。

    朱由校與韋寶在一起,似乎有說不完的話,而且兩個人一路玩木工活,更增樂趣。

    韋寶努力想將朱由校往修筑港口,河堤,海堤,往治河工程上面引。

    無論古今中外,只要在政權相對穩定的時期,中央政府都會投入巨大的財力整治水利,實因這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

    這是個很難啃得骨頭。

    國外的,古羅馬的高架引水渠,美國的胡佛大壩,田納西水利工程。

    國內的,先秦時期的鄭國渠、都江堰,之后歷朝的漕運,隋代通浚的大運河,元代的海運,后世的三峽,南水北調,不論其目的如何,正確與否,無一不是舉國之力,歷時不短的工程,所以其上馬不可不慎重。

    古代黃河到處亂跑。

    長江老老實實的呆在流域里,就算發大水也不會跑的太離譜。

    長江發洪水,再大也淹不了河南,而黃河發洪水是能淹了江蘇的。

    倒不是黃河水量大,黃河是只要我跑的足夠快,修的大堤就追不上我。

    黃河河道的變動是非常夸張的。

    這種改道在古代的工程條件下是沒有好辦法應對的。

    黃河入海口最北邊的時候是經海河,海河穿過天津,從大沽口入海;最南邊是經淮河,入長江,此時黃河的洪水入海要在松江府。

    歷史上黃河比較大的改道有二十六次,平均下來一百多年就有一次。

    抗戰時的花園口決堤,影響巨大,而花園口決堤處距離后世的黃河河岸有三百多米遠。

    對于古人而言,一次黃河改道,就會讓經營幾十年的黃河大堤全部廢棄,短時間還修不出新的。

    在黃河奪淮入海之前,江蘇地區是不會關心黃河。

    黃河改道跑到江蘇自然是一片澤國。

    同樣,黃河奪淮入海時,山東也不會繼續修黃河大堤,然后黃河跑回了山東。

    不是下游不修河堤,而是下游修了幾十年黃河大堤,然后黃河沒了,已經修好的河堤能離黃河幾百公里遠。

    黃河的問題,主要在中下游。

    到了后世,國家富了,再講治理黃河,就很簡單了。

    都知道黃河沙多,中上游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過去一直說年均流失16億噸泥沙。

    推行黃土高原退耕還林還草政策以來,近年入黃泥沙已下降到年均3億噸的水平。

    再結合后世的大規模城市化,政策引導黃土高原上的農民進城落戶,讓黃土高原減少人類生產干擾,入黃泥沙還有可能大幅下降。

    其實完全不缺黃土高原上生產的那點糧食和養的那些牛羊的。

    下游懸河問題,韋寶大概記得過去數據是黃河年入海400多億噸水,同時挾帶12億噸泥沙入海。

    后來經過治理,用掉大量黃河水,年入海水量降到百億噸上下,流量小了,挾沙效率下降,年入海泥沙只有1億多噸。

    通過小浪底水庫人造洪峰調水調沙可以提高一點挾沙效率,但遠遠不夠治理懸河危機。

    多出的泥沙不能淤在下游河床中加重懸河危機。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兴县| 华池县| 山西省| 昭觉县| 龙里县| 亚东县| 专栏| 苗栗市| 集安市| 翁牛特旗| 安新县| 齐齐哈尔市| 浦县| 邵东县| 石首市| 镇赉县| 拉萨市| 桑植县| 长乐市| 静乐县| 乌海市| 遂宁市| 岳普湖县| 西贡区| 苏州市| 唐山市| 琼中| 阳春市| 高阳县| 黄浦区| 金阳县| 石河子市| 扎赉特旗| 丹棱县| 盐边县| 崇左市| 尼木县| 石台县| 北碚区| 临潭县| 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