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明軍這邊,清一色的紅衣大炮推到陣前,鄭定瑞分兵北上的同時也十分爽快的把十門紅衣重炮全給楊恭送了過來。 而清軍這邊,火炮數量倒是不少,十萬大軍足有兩百多門火炮,但炮多有什么用,幾乎全是那種輕型火炮,不論射程威力都遠遠比不上明軍的紅衣大炮。 當然,清軍也有紅衣大炮,但數量卻不到明軍的三分之一,還都是南京的積年老貨,早就腐朽不堪。 隆科多作為江南總督,自然有鑄炮權,但他初來乍到,光是練兵就已經快把地方財政掏空了,哪還有錢鑄炮,還是這種不論守城還是戰場殺傷都沒啥大用處的重炮。 而且江南承平日久,這些清軍的炮營雖然都學過怎么打炮,但也就是學過,平日里操練都不怎么操練,更別提讓他們火炮試手了。 再加之,清軍還沒有明軍所用的糖火藥。 如此,射程威力跟不上,遠程重炮聊勝于無,炮手也多是新手,就連火藥也比不過,唯獨一個炮多,但再多也都是炮灰。 于是乎,兩邊炮營甫一交戰,清軍這邊就直接一敗涂地。 清軍的輕型火炮射程不足,只能往前推進至合適距離再打炮,這樣,幾乎等同于變成了明軍重炮的活靶子。 “嘭嘭嘭~” 明軍炮手迅速裝填火藥炮彈,點火開炮一氣呵成,清軍推進的炮營不斷炸起火光濃煙。 只是一輪炮擊下來,清軍炮營便傷亡慘重,明軍甚至還優先瞄準了清軍炮兵陣地那僅有的五門老古董紅衣大炮。 為了方便炮營作戰,明軍每軍除軍長外,炮營營官同樣也有配備千里鏡,僅單看這個配置,就能看出明清兩軍到底差在哪里了。 兩邊炮戰仍在繼續,沒了遠程重炮,那些數量更多的輕型火炮更不用多,明軍這邊的炮彈幾乎跟不要錢一樣朝著清軍的炮兵陣地無差別性開火,清軍炮兵陣地幾乎到處可見殘肢斷臂。 不斷有清軍士卒的慘叫,有人耐不住了,害怕的想要撤退,但卻被后方的清軍督戰隊無情砍殺。 不過縱使清軍火炮在推進過程中傷亡慘重,但仍有那么一二十門火炮來到陣前,還成功裝填開火了。 但也就是那么一輪,加起來至多二十炮,第二輪還沒響就被明軍火炮給直接原地送走了。 而那些清軍成功打出的炮彈,有些打空了,也有些命中了,命中的那些毫不意外,每一發都帶走了一個或是數個明軍士兵。 但這沒用,對于明軍龐大的基數,這點傷亡連半點波瀾都掀不起來。 清軍這邊沒了炮兵,明軍自然不再顧忌,大軍向前挺進,兩軍前軍距離迅速縮短。 兩軍的弓箭手幾乎同時彎弓搭箭。 一輪箭雨對射,清軍這邊弓手明顯多于明軍,明軍前鋒立時倒了一大片。 但后面沒倒的卻好似沒看見一樣,繼續向前挺進。 這就是后世軍訓式練兵的好處了,通過紀律和軍令來強行磨滅士兵對于戰場傷亡的恐懼,明明心里怕的要死,但肌肉記憶卻會讓他們一直前進。 只要時間足夠,甚至都能讓一群完全沒打過仗的新兵蛋子變成沙場老卒。 隨著兩軍挺進,很快距離迫近至六十步。 “預備!” 明軍火銃兵聽令,幾乎條件反射似的快速裝填子彈槍藥,并按照三段式隊形列隊站好。 “瞄準!” “射擊!” 砰砰砰~ 整齊劃一的槍響,最前排的清兵瞬間倒下一片。 然而,這還不算完,明軍后方的火炮也不是打掉清軍火炮陣地就算干完活了,他們全都調轉炮口,算準了距離對著清軍軍陣就是裝填開火。 若只是火銃射擊那還好,畢竟清軍也有鳥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