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跟禮物一起的,還有幕府正式的外交公文。 說的便是幕府想要恢復前明那般,以小事大的朝貢關系,也希望中國以大事小,寬宏大量。 “陛下所言,下臣必帶回將軍。”室鳩巢聽到中國皇帝收了禮物,知曉此次恢復兩國關系已十拿九穩。 頓了頓,這才說道:“下國日本愿為天朝上國之屬國,永為朝貢,請陛下能夠賜予幕府將軍金印。” 這也是室鳩巢自告奮勇,要出使中國的核心目標。 室鳩巢此人是日本大儒,學的是朱子學說。 其不僅厭惡宗教迷信之說,同時又在社會政治思想方面,尊崇幕府統治,把它置于天皇之上。 且,其同樣不贊成山鹿素行重利的士道論,提出“義理”第一的士道論,提倡大義名分,維護幕府的統治地位。 簡單來說,這就是個幕府鐵桿,做夢都想幕府廢掉天皇自立。 早就議定的,朱怡炅沒有猶豫,慷慨答應:“如此,那便賜予幕府將軍金印。” “多謝陛下!”室鳩巢很高興。 如此,此行室鳩巢的目的基本達成,余下的便是對兩國貿易限額的勘定。 吉宗幕府的意思,最好是兩國一起限制海貿。但朱怡炅肯定拒絕,而且這個貿易限額也肯定限不住。 光是一個薩摩藩便會瘋狂走私,而且中國商人剛剛開海,滿清還有前明時期的海禁已經把他們搞怕了。 現在開海,自然得抓住一切機會做生意賺錢,天知道啥時候又會挨禁。 日本作為長期與中國海貿的國家,首當其沖,江戶幕府攔不住這些走私商人的。 室鳩巢帶著使節團告退,他還要在南京繼續逗留幾天。 內閣這邊也要選派冊封使者,就跟朝鮮那邊一樣,跟著室鳩巢他們一起回返日本。 至于鄭瑞,也可接觸一二。 當然,目前還是將其留在日本,這樣最好。 日本赴中使節團采用名僧帶隊,原因有三:一,出于保全日本國體的目的,僧人出使,并不算正式臣服。二,出于緩和中日外交沖突時使用僧人的慣例,即實現民間通交。三,很多時候,僧人才是當時日本的精英人才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