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明的新政改革,說到底針對的都是安南士紳。那些無地的安南百姓不僅受不到影響,反而今后要交的稅也變少了,還免去了各種苛政徭役。不少人甚至還能分得屬于自己的土地,對這些廣南百姓而言,大明反而還是他們的救星。 朱怡炅一番叮囑下來,基本算是在告訴這些廣南官員,在廣南省盡管放開了造,最好能逼得廣南士紳造反,要不然那上萬狼兵還真不好在廣南大開殺戒。 朱怡炅又勉勵道:“廣南雖為中國故土,卻久離中國,染了蠻夷習氣,還是要諸卿盡心竭力。只要能將廣南治理安定,諸卿皆可直龍圖閣。” 皇帝如此直白的政治許諾,四人連忙拱手應道:“臣等謹遵陛下教誨,必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只要能把廣南一省治理好,就能直龍圖閣,這等同于一步登天了。在座幾人都還年輕,還有大把時間,自然都想在新朝建功立業,留名青史?,F在只需在廣南辛苦幾年,出來了就能一步登天,直入中樞,傻子才不盡心盡力。 他們幾個只是廣南主官,還有更多中低層官吏已經被吏部提前指派出發,現在差不多快到廣西邊境了。朱怡炅在他們出發時就直接下旨告知過,只要在廣南好好干,都能比其它省份更快升遷,便是死在任上后代也能有著遺澤。 這對其他人可能不太公平,但這可是古代,肯定還是要做出變通,要不然這些文臣武將,乃至軍兵憑啥拼命? 等四人離開紫禁城出發,乘船順著水路南下。 崔盛作為廣南巡撫,又主動叫上另外三人,就這么在船上聚餐吃喝起來,順帶也閑聊起了廣南事。 崔盛說道:“諸君,這廣南不比漢地,多為安南越族之民。我等若要治政廣南,須得先學會當地土話越語才行,否則就只能依靠本地士紳。這樣即便被蒙騙也不自知,到時少不得又是宣宗之局?!?br> 崔盛有過治理瓊州府的經驗,很快說起了自己的見解。 于振皺眉說道:“的確,語言不通著實可慮,只是若要先學廣南土話,那這行政班子怕是就很難短時間內架設起來。就算架設起來,也多半無用,根本難以管到廣南地方?!?br> 戴瀚也點頭:“此言有理。” 楊炳說道:“陛下要我們優先拆分大戶,分他們的土地與百姓漢民。在我看來,這當務之急還是先學土話,而且還要理清廣南實際情勢,切不可操之過急。即便陛下不懼,但一味蠻干,激起民變,只能是徒耗國力。于國無益啊!” 另外三人都是點頭。 崔盛說道:“無妨,陛下并未給吾等設下期限,可先上奏陛下陳清細節。待到廣南再慢慢施為,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這廣南土話必須盡快學會。要不然連語言都不通,何談理政?!?br> 于振也說道:“而且可先不拆分大戶,優先在地方實行攤丁入畝,試探這些廣南士紳的底線。若他們不敢有動作,那就繼續分家析產,釋放奴隸。若是敢反抗,那正好有十足理由調兵鎮壓,人殺完了,也就可以分地了。” 這話說的云淡風輕,但另外三人全都從中嗅到了濃濃的血腥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