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轟轟轟轟!”
緬軍的土炮幾乎全部帶上,此刻正在江對岸朝著大明軍隊的陣地持續開炮。
明軍沒有開炮還擊,而是迅速全軍躲到沿岸臨時堆砌的矮墻后面,矮墻后是民夫提前趕工挖掘出的塹壕。
緬軍的渡船已經在趁著炮火的掩護,開始渡江了。
占朵莽有些疑惑:“怎么回事?為何中國軍隊一直沒有任何動靜?”
緬王娑底波帝說道:“沒有動靜正好,那就下令大軍全力渡江,盡全力搶占對岸的河灘渡口,就算打不下來,也能為我們的戰象制造渡江戰機。”
緬軍用舟船渡江只屬于佯攻,他們自己也知道這十六萬大軍到底水分有多少,所以第一波渡江的緬軍都是純粹的民夫炮火,用于試探明軍到底有多少底牌實力。
而那兩萬作為核心的精銳,還有400多頭倉促召集的戰象,將會從北岸上游渡江。
從伊洛瓦底江到阿瓦王城,呈現一個接近九十度的急轉彎,并且直接分出了兩條支流水脈。
不僅水運交通發達,還有大片河流沖積平原。
阿瓦城向北,一大段水域不是成片的江心洲,就是水流變窄變淺,完全可以讓戰象直接渡江。
在緬軍土炮的掩護下,真的就只是掩護,很多土炮都只能打到江面,真正能打過江的非常少,準頭也奇差無比。
畢竟都是很多年前的老古董了,你不能真的指望這些古董炮有什么威懾力。
很快這些頭一批渡江的緬軍炮灰民夫,戰戰兢兢從河灘登陸,手上握著簡陋無比的武器,就連盔甲都沒幾件,有也都是輕甲。
這些緬軍民兵也摸不清明軍在哪里,只管看著那些矮墻堆砌的陣地發動沖鋒。
“砰砰砰砰!”
數段矮墻后面,明軍火銃兵從中竄出,抬銃朝著那些沖鋒的緬兵就是開槍齊射。
只是一輪齊射,登陸的緬軍民兵就直接盡數崩潰,紛紛扔下武器扭頭就往來時的河灘渡口奔去。
五百多人的西南山地騎兵從矮墻后面沖出,對著逃跑的緬軍就是砍瓜切菜,那些火銃兵同樣持續不斷放銃射擊,驅趕那些緬軍。
一波攻勢下來,成功逃回船上的緬軍民兵不足百人,大部分不是被殺,就是跳江逃命。
“中國軍隊的火銃居然如此厲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