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敦多克奧木巴目眥欲裂:“逆子,你這是在背叛汗國,背叛你的族人和父親,佛陀不會寬恕你的!” 噶爾丹諾爾布冷笑:“你改立一個克里木韃靼人,作為汗國的繼承人,并且還要強迫我們的族人也改信他們的伊教,你才是背叛了汗國與佛陀。” “大明中國的皇帝是最仁慈的君主,他愿意原諒并且資助我們反抗俄國人的殘暴統治,我們應該歸附天朝中國,如此土爾扈特部才能得到復興。” 敦多克奧木巴胸膛急促的起伏,現在說什么都沒用了。 也不知過了多久,噶爾丹諾爾布從汗帳走出,隨即振臂高呼:“父汗病重,現委任我暫攝土爾扈特國政。” “大臺吉呼銳!” 參與叛亂的魚布札率先高呼,隨后是克列別依等人跟隨呼喊。 “呼銳!” “呼銳!” “……” 無數土爾扈特蒙古兵齊聲呼喊,這陣勢仿佛是在迎接他們的新大汗。 “殿下大勢已成了!”李泓笑著拱手上前。 噶爾丹諾爾布卻絲毫不敢自持托大,連忙拱手道:“父王如今病重,不過在其病倒前,已經寫下遞送天朝大皇帝陛下的請罪文書,還請李天使代為轉呈。” “殿下忠孝有加,陛下定然冊封。” 李泓鄭重接過文書……嗯,這封文書還是他代筆寫的,并且交到噶爾丹諾爾布手里不過半個時辰。 一旁的王政一言不發,不是因為李泓的這波騷操作,而是驚嘆于這位蒙古王子的起兵奪權速度。 實在太快了,快到王政甚至覺得,就算沒有他們那一千龍騎兵幫忙,估摸著對方都能成功。 而且,整個土爾扈特汗部,除了汗帳衛兵稍作抵抗外,其余各部要么冷眼旁觀,要么就直接加入叛軍。 搞得倒像是噶爾丹諾爾布才是土爾扈特的汗王,而他的父親敦多克奧木巴才是那個被廢的王子。 歷史上的情況其實也差不多,若不是俄國人及時出兵援救,那么被送到喀山修養的到底是誰,還真說不準。 就連后世的史書記載,對于敦多克奧木巴的評價:“成了對汗國、對自己、對家族都十分有害的人。” 從起兵叛亂到成功奪權,攏共傷亡不到兩百人,而且多數都是敦多克奧木巴的汗帳衛兵,這些衛兵大多都是汗王提拔,一榮俱榮,所以才愿意死戰。 花了幾天時間,噶爾丹諾爾布迅速整合了土爾扈特汗國內部力量,各部首領貴族紛紛對這個攝政臺吉表示歸附。 至于原來的繼承人蘭杜勒臺吉,則和汗王妃賈恩一起,直接流放喀山,并且都沒走幾天,就因為“水土不服”,雙雙病逝途中。 大臺吉悲痛欲絕,下令厚葬。 待到汗國內部徹底穩固,噶爾丹諾爾布旋即開始召集軍隊,巔峰時期的土爾扈特汗部有近50萬部民,軍隊也高達8萬多人。 現如今雖然不太行了,但也能召集出個三四萬軍隊出來,而且還有大明皇帝贈予的燧發槍,后續還能繼續通過商賈從中購買。 “李天使請看,這就是俄國人建在阿提拉的克里姆林宮城堡。”噶爾丹諾爾布帶著李泓等人,前往近距離查看。 這座城堡建成于十六世紀末,曾經是以哈吉-塔爾罕為名并作為金帳汗國的秋季行宮。 在古羅斯時代,帶衛兵哨所的高城墻要塞都稱為克里姆林宮。 整個克里姆林要塞駐軍并不多,了不起就幾百人,但卻是俄國人在南方的前哨。 看著眼前環繞要塞的七座堅固塔樓,城墻全是磚石堆砌,雖然沒有棱堡結構,但一眼看去也不好打。 李泓去問噶爾丹諾爾布:“你們準備怎么攻城?” 噶爾丹諾爾布說道:“我們沒有重炮,無法破壞城墻,只能依靠圍城,等著上游的哥薩克回援。只要吃掉那些哥薩克,這里就會變成孤城,屆時可迫降城中的哥薩克,或者直接圍到城中斷糧。” “那便圍城吧!” 這樣打純粹就是在拼消耗,但李泓也沒有好的辦法,畢竟他此行出使也沒有帶火炮過來。 好在俄國人去年與奧斯曼帝國開戰了,他們沒有多余的兵力再去對付伏爾加河下游的土爾扈特人。 而且就算派兵,隔壁的克里木韃靼人,還有這里反抗沙皇統治的哥薩克,也不會袖手旁觀。 既是唇亡齒寒,也是有人愿意當出頭鳥,那其他反俄勢力,自然愿意幫幫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