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如此幾年下來,即便有總督府出面調控,還是出現了一些海外大地主。 因為日本浪人很多都是在國內砍過人的,沿海官員紛紛上奏朝廷,請求能夠出臺政策予以管控。 明明此前才爆發過百姓一揆,這么快就不長記性了……也可能是這些武家的權貴豪門,從來都不在乎百姓什么想法。 好幾處港口的商船絡繹不絕,特別是青樓楚館,明顯多了好幾家。 僅僅只是岷埠港,依托港口建立的縣城,在朝廷確立了規矩以后,這里的人口明顯增多,而且開始主動接納歸化士著。 熟悉了航線,又有檀香群島作為航線補給點,一來二去之后,返程的速度就是這么快。 從呂宋到臺彎,再到東南沿海,各大港口城市,肉眼可見的繁華。 這些客家人在海外抱團取暖,便是做了海外大地主的佃戶,同樣也都是客客氣氣,基本都不敢太過分。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爪哇島東部的巴厘島土著黑人了,巴厘島的土著黑人常年被爪哇土著欺負,經常被襲擾掠奪人口。 冬去春來,南京城已經開始過元旦 康子悲的貿易船隊,終于返回岷埠港。 這種模式不僅在呂宋海外吃得開,在臺彎、閩粵等地也非常普遍,他們也有另一種稱呼――客家人。 甚至于,幕府還很有針對性,見到中國那邊似乎很喜歡日本的女人,尤其年輕貌美的,往往價錢賣的更高。 大明新朝不禁私塾,百姓有錢了,自然也會想起來重新集資辦學,請先生回來教書識字。就連一些地方大商人賺到錢了,有些為了名望和凝聚力,也會在地方出錢辦理義學。 既然橫豎都是販賣人口,那男的女的不都能賣? 當地商人笑道:“哪有恁多海外胡姬,那得花多少銀子,而且也撈不到多少好看的,人也不夠分。這些新開的青樓,一大半都是用的東洋胡姬。” 等打的差不多了,清軍趁機來平叛,都快形成固定套路了。 客家客家,客居外省,不僅代表了民系,也代表種移民文化。 關鍵還是在于面子,就像之前的戰馬拉車一樣,戰馬脾氣兇悍,馴養拉車很麻煩,也沒那么舒服,可坐出去就是有面子。 雖然都被安排在城鎮外圍,基本不允許入城,但落戶的確都落戶了,只是落戶的番人籍,這已經算是不錯的開始。 閹割是肯定的,從很早以前,阿拉伯人販賣昆侖奴來中國,也都是閹割過的。 因為阿拉伯商人害怕中國人也掌握“核心競爭力”,讓他們沒有生意了。 歷史上,還有獵奇心理娶了昆侖奴為妾,取名叫媚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