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帝黨-《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第(3/3)頁
只能說這新部尚書要當好,屬實不易。
朱怡炅也知道富顥的難處,畢竟這難處是他出的,只抬手說道:“你也不用太著急,理藩部初設,不必立刻著急接手所有鴻臚寺那邊的事務,只要循序而來就可。你曾經做過琉球縣令,朕對也是放心的,不用有太大的壓力。”
琉球縣令雖然只是從六品,但權力,上卻比內地縣令要更大。
琉球縣令是有調兵權力的,而且也不是主管琉球一地,包括與日本薩摩藩那邊的貿易,還有連通臺彎府、呂未總督府的海貿航線,這都要縣令親自過問操心。
而這才是富顥能升任理藩部尚書的另-緣由,這家伙作為大明的第一個琉球縣令,將整個琉球都治理的井井有條,而且還與日本薩摩藩也打下了良好的貿易往來關系,可謂是政績斐然了。
朱怡炅就算要提拔老臣,也肯定不可能真讓一個門外漢,來執掌理藩部。
“臣謝陛下信任!”富顥頗為感動。
“好了,不必再行禮。”
朱怡炅抬手說道:“你這一路升遷尚書,靠的也是自己的政績與能力,便是論起資歷年齡,你也是夠的。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不必那么急匆匆,就去拜誰的山頭。”
“是。”
富顥連忙收斂情緒,頭也埋的更低,手心里都在冒汗。
自從王禮、梁文煊請辭,朝中派系勢力迎來一次大洗牌,內閣部院的站隊開始有些混亂。
各大部院一個個開始抬頭,雖然還未到與內閣公開爭權叫板,但各部尚書的分量,卻是越來越重了。
朱承訓今年也有四十多了,但作為內閣首輔,他還是太年輕了,而且次輔王遠與他一樣,都是臺彎來的從龍老臣,還是王相的門生故吏。
文官對內閣首輔尊稱“相”,這個傳在前明就已有之,到了滿清也是將其延續過一段時間。
王遠入閣為次輔,大多時候并不與朱承訓唱反調,雙方還算和諧。
但再是和諧,該有的矛盾派系還是會有,不過是開國之初,盛世之下什么問題都能暫時掩蓋。再加上皇帝不喜黨爭傾軋,朱承訓又代表了軍方與皇帝開疆拓土的意志,這才維持現狀而已。
如今的內閣派系,實際已經影響到各部院堂。
樞密院、軍器局、宣傳部,實際站隊首輔朱承訓一派。
吏部、工部、刑部,則倒向次輔王遠一派。
陳濟、林景裕雖然資歷威望不足,但他們在禮部與戶部還有些影響力。
禮部官員圍繞林景裕形成小圈子,戶部官員又圍繞陳濟形成小圈子。
相比起來,大理寺、都察院、鴻臚寺、農部、商部,全部與閣臣鄔思道站隊。因為只有鄔思道在內閣有如不倒翁,完全不爭權也不站隊拉派系。
現階段為止就是如此,目前都還算良性競爭,即便分了小團體,但也沒人與首輔公然唱反調。
富顥這次升任理藩部尚書,便是去拜了朱相的山頭,卻被皇帝知曉,直接當面斥責了幾句。
等到退出皇宮,富顥已經背部汗濕,心中也是愈發警惕,今后不得隨意去站隊了。
要做也只能去做帝黨了,畢竟藩務大事,怎可與其他部院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