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上請基本全看地方官愿不愿意做這個麻煩事,也就是說地方官完全可以該怎么判就怎么判。 之前皇帝流放三族,官員沒人上請法外開恩,所以導致流放的兒童特別多。 新版律法修訂了這一條,將原來的七歲以下悼的年紀,抬到了十歲以下,十歲以下可以不用負刑責。 十歲以上,十三歲以下,犯了罪責則可以上請,看皇帝要不要開恩。 不過,不論如何修改,若是罪大惡極者,比如蓄意殺人,手段殘忍……全都要依法懲處,該殺頭的殺頭。 官員們如此修改,只要新律刊行下去,邊疆苦寒之地的不少兒童,都可以釋放回來。 流放戍邊,成年人或許能受得了,但放在孩童身上,很可能會難以適應。 朱怡炅逐字逐句看完,提筆朱批:“可。” 之后的刑律沒有太大的改動,基本只是將前明的部分過于嚴苛的刑律,適當性的放寬松,也有些太寬松的,被略微加重了刑律。 說起來,大明新朝的流放邊疆,與歷朝歷代比起來都要更為寬松,因為官府不僅保證流放罪犯的糧食藥物被服,也不進行強制奴役勞動,甚至還給分田和稅賦減免。 如此優待,其實說是移民倒是更為妥當,只不過移民以后不允許再回內地,而且沒有去除罪民身份的,科舉也會受到限制。 就算沒有罪民身份,在官府內部存檔中,也會對這戶人家的流放進行記錄。 即便將來通過科舉入仕,肯定也會遭受區別對待,倒是不至于直接免你的功名,這樣是不給皇帝面子。 但個人仕途的升遷上,必然會故意刁難你,哪怕你干的政績再出色。 這不可避免,人情世故便是如此,皇帝也不可能消除這些。 …… 新的《大明律》全面刊定,楊恭在內的北地諸將,也都陸續回京了。 這些武將一回京,便開始閉門謝客,并且齋戒沐浴。 這一戰大明徹底收復漠北、北海以東,今后的北部邊疆,不再有蒙古人,有也是大明都司管控下的蒙古人。 封狼居胥的成就,這些武將沒一個做到,因為找不到狼居胥山。 但漠北的燕然山下,楊恭這些武將,全都在下面刻碑立傳。 勒石燕然,不僅是榮譽,也是功績。 皇帝已經提前放出口風,這一戰過后,就要給楊恭封王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