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軍繼續向西行軍。 一路偶爾能見到倒在荒漠的尸體,這些都是被屠殺與餓死的農奴,他們被統稱為“回民”,但其實多為維吾爾人,也有其他少數民族,甚至中亞的哈薩克人都有。 活下來的農奴見到明軍都很恐懼,不敢靠近,又對明軍的糧食感到渴望。 然后,他們就見到,這些帶著武器刀槍的“外來者”,居然用他們的語言,叫他們過去吃飯。 那熱氣騰騰的鍋子,里面熬著稠粥。 農奴們雖然將信將疑,但對生機的渴望,還是讓他們麻著膽子靠了過去。 當一口暖胃的稠粥喝下肚子,終于有衣衫襤褸的農奴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看面相骨骼應該是個哈薩克族農奴,也有可能是混血,誰知道呢? 有人帶頭嚎哭,很快一片農奴都崩潰大哭。 不少甚至自發對著給他們散粥的明軍伙夫,伏地叩拜,嘴里呢喃著亂七八糟的話,反正伙夫們是聽不懂。 “都起來,都起來,在這哭哭啼啼像什么樣子?” “都別哭啊!不是不讓你們吃飽了,餓這么多天,吃太多粥不好。” “……” 伙夫們倒是挺著急,帶著陜西味兒的口音,操著不太飄損的南京官話。 等吃過了稠粥,明軍又留下一些口糧,便準備繼續向西行軍,后面自有隨軍官吏來這里接收。 “哦?有許多當地村民,打算隨軍做民夫?”周海忠說道。 參謀官兼隨軍翻譯余效民點頭說道:“沒錯,他們只要能管口粥就行。當然,粥吃不飽,還是要有干飯,要不然會沒力氣。” 周海忠搖搖頭:“這西域當真是令人出乎意料,我們明明都是外來者,甚至與他們不是同族之人,卻反而要與我們隨軍民夫,幫著我們打他們自己人。” 余效民說道:“這些農奴說白了,便是比韃子時期的佃戶,也好不了多少,甚至可能過的更慘。他們沒有土地,就連吃飯也全看貴族的心情,不被當人,命也不被貴族當回事。就拿這次來說,我軍來到西域,他們的貴族逃跑之前,還得殺上一批,明明搶走糧食,就能把農奴餓死了。而我大明天朝,卻拿他們當人,還給他們糧食賑濟。西域百姓,自然歸附天朝,這也算是民心所向了!” “你說的對,這就是民心所向。”周海忠咧嘴笑道,“既然他們要跟隨,那就讓他們隨軍吧!至于口糧,就按正常民夫來算,不用太小家子氣,也讓他們看看跟著天朝當百姓,不比在原來那些西域貴族手下當奴隸來的差。” 明軍在哈密到吐魯番,沿路賑濟農奴,收攏西域民心。 吐魯番,魯克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