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內閣進一步從皇帝手中攬權,首輔幾乎等同宰相。 時人戲言:只聞首輔,未聞天子。 建興八年十月,朱迪熠病逝,享年31歲。 廟號懿宗,謚號恭皇帝。 皇位傳至年幼太子朱先手里,改元延興,托孤首輔章善義與另四名重臣。 章善義花了兩年時間,將其余四名托孤重臣或驅逐朝廷,或籠絡麾下,開始效仿前明權相張居正。 不僅要小皇帝稱呼自己為先生,還要小皇帝事無巨細,都要聽從自己安排。大肆于朝堂打擊異己,并帶頭貪腐國庫銀兩,將手伸入四大陸軍都督府與海軍都督府,安插親信武將官員。 天下無不痛罵奸相,賦稅一日比一日重,世祖朝的新政稅法已經完全崩盤。 延興十三年。 小皇帝朱先成年親政,于朝堂調集殿前軍誅殺奸相章善義。 此時的大明國庫已然虧空嚴重,官吏貪腐弄權盛行,各地叛亂烽煙四起,就連海外總督府也不太平。 朱先只能一步一步來,優先整頓紫禁城,借著打擊奸相章善義同黨名義,將高層官員成批罷免,并任用新人副手。 不存在什么無辜的,章善義掌權近二十年,朝堂上層已經爛的差不多了,就算全部下了也剔不干凈。 只能先稍微清查一些,等核心的內閣與樞密院各部稍微能做事了,接著就是出動大軍平叛了。 前后打了好幾場,朝廷中央軍雖然被章善義沾染,卻沒有爛透,戰斗力還是有的。 叛軍很快被逐個擊破,然后便是清查地方貪腐,并且推行新政改革。 說是新政,其實都是恢復世祖朝的土地稅法政策,雖然現在的政策還是原來的,但早已名存實亡,各種鉆空子貪污的層出不窮。 比如朝廷不許蓄奴,那民間就把雇傭合同簽到九十年,而且是虛錢實契,地方士紳與官府上下其手。 至于土地上的攤丁入畝,那就更簡單了,朝廷給百姓分田,又不允許士紳擁有超過300畝的田產。 那就不買地了,直接用租賃的形式,一次租賃300年,合法合規,與賣地無異。 地方官府與士紳聯手,先加重稅逼的百姓破家,將土地租賃給士紳,一次租賃300年后,土地的賦稅還是在百姓頭上。 士紳豪強大肆兼并土地,各地叛亂此起彼伏。 朱先平叛結束,就開始清查,凡是土地租賃超過五年,一律不認可。 不服的就砍,反正派出去的大軍就是一群丘八武夫,再加上地方叛亂死的士紳多點很正常。 靠著這一套平叛帶殺人的改革模式,朱先的延興新政推行相當順利。 凡是阻撓新政的官員,輕則流放,重則抄家滅族。 亂世當用重典,寬仁是盛世才要的。 朱先在位四十八年,接手的是父親縱情聲色留下的爛攤子,卻在四十八年間先殺權臣奸相,又平定地方叛亂,推行新政改革。 待國內問題解決,又出動海軍,前往海外威懾各總督府,消除海外總督府割據獨立隱患。 對距離更為遙遠的北殷洲殖民地,則采取招撫政策,減輕北殷洲賦稅,并下旨頒布諸多惠民惠商政策。 最后在檀香山群島,冊封二皇子為韓王,與北殷洲實行武力威懾,可謂雙管齊下。 然,延興帝在位期間兢兢業業,所行新政卻大多未盡全功…… 延興四十八年,朱先積勞成疾,病逝皇宮。 廟號文宗,謚號哲皇帝。 后世史書稱其為“延興中興”,又稱“后明最后的余輝”。 四皇子朱猷登極,建元元和。 延興晚年,內燃機、飛機、電燈……陸續問世,股票、銀行、證券交易所也是如同百家爭鳴,于沿海各地城市冒出。 大明新朝資本主義已經成熟,海外各種新思想,尤其是摒棄皇權,追求民主權力的聲音開始在沿海城市嶄露頭角。 延興帝朱先晚年,時常為此感到憂慮。 待到朱猷登極當年,地方官就在沿海抓獲一處非法集社,集社存有大量**不法書籍。 地方官上奏皇帝,朱猷下旨徹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