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比如斯特林在邊路多些回撤接應、瓦爾迪要更加頻繁的進行穿插肋部,牽制對手中衛. 考慮到球隊半場比分領先,下半場可以穩扎穩打。 而落后的威爾士肯定會壓出來進攻,從而在身后暴露更大的空當。 屆時,凌峰的穿透性傳球就能夠與瓦爾迪打出傳切配合。 所以,本想換上凱恩的霍奇森,還是決定讓瓦爾迪再留在場上多踢一會兒。 等到六十分鐘再換,也不遲。 除了進攻的戰術布置之外,霍奇森還特別強調了在對手拿球準備打反擊的攻守轉換階段時,就近人員必須對對方持球人進行雙人包夾。 尤其是威爾士的中場核心拉姆塞! 經過上半場的比賽,霍奇森在場下看得一清二楚。 威爾士的拿球點有限,也就是貝爾和拉姆塞以及喬阿倫三人。 其中,拉姆塞是威爾士快速反擊的策動者,也擁有著傳出威脅球的能力。 所以,第一時間對其進行包夾,就能夠延緩對手反擊速度之余,也讓其他隊友回防到位。 對此,凌峰也是深以為然。 即便貝爾是威爾士絕對的當家球星。 但是,他的作用還是體現在牽制防守,以及打出反擊時的推進能力。 而拉姆塞才是這支紅龍的真核! 。。。 下半場易邊再戰。 威爾士并沒有立即猛撲而出,反而繼續退守半場。 見狀,英格蘭也不急。 反正現在比分落后的又不是他們。 于是乎,在凌峰和魯尼的呼喊聲中,英格蘭眾將也是耐心地進行控球傳導,不貿然發動進攻。 隨著英格蘭掌控節奏,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 當比賽時間邁過第六十分鐘之際,威爾士眾將也終于按耐不住,開始壓出來進行前場逼搶。 這是迫不得已的。 因為,如果他們不進行高位逼搶,他們就無法從對手腳下搶下球權,從而發動進攻。 無法發動進攻,進球就很難發生。 可是,這正中了英格蘭的下懷! 隨著威爾士的整個陣型前壓,身后留出了巨大的空間。 而凌峰也是屢次與魯尼交叉跑位,來到中路進行分球和直塞,堅決打身后。 也是讓反插的斯特林與瓦爾迪在短短五分鐘之內,便獲得了兩次起腳射門的機會。 要不是后衛飛身拼命封堵,肯定會再次考驗門將亨內西的撲救反應。 與此同時,威爾士也是獲得了一些控球和進攻的機會。 只可惜,在霍奇森的叮囑之下,英格蘭在防守端則是更加的有針對性。 掐斷拉姆塞與貝爾之間的聯系,成為英格蘭最主要的防守任務! 再加上凌峰在右路活動,并且回撤范圍很大,所以一向助攻幅度很大的右后衛沃克,根本沒有機會拿球套上助攻。 這也讓他能夠留在后場,將全部精力放在單防貝爾的重任之上。 要知道,在整個英超乃至整個歐洲,能夠在一對一過掉沃克的邊鋒,少之又少。 或許是巔峰期的貝爾,能夠腳踏七彩祥云,煲湯沃克而去。 但是,受到傷病影響的貝爾,在沃克的單防之下,卻是沒有了當年之勇. 所以,在拉姆塞被亨德森、戴爾包夾得無法動彈,貝爾被沃克單防,威爾士就算獲得反擊的機會,也無法在攻守轉換之際,打出有效的流暢配合。 而英格蘭的攻勢,也是一浪接一浪。 隨著不惜體力的逼搶和跑動協防,威爾士的前衛線以及兩個邊翼衛的球員體能開始下降。 整個緊密的防守陣型,也開始出現缺口。 而比賽來到第六十七分鐘之際,霍奇森也是用掉了第一個換人名額,讓哈里·凱恩替換下了瓦爾迪! 而凱恩這個生力軍的登場,很快便為英格蘭帶來了顯著的效果。 雖然靈活和速度不及瓦爾迪。 但是凱恩在禁區內與中衛的激烈對抗之下,依舊能夠拿住球。 這就是他作為一名中鋒的支點作用! 隨著禁區內增加了凱恩這個拿球點,凌峰在右路拿球傳中的選擇也變得多樣化。 此前,由于瓦爾迪沒有身高優勢,他只能通過低平球橫掃門前。 如今,一米八八的凱恩,除了能夠沖擊前點搶射之外,也能夠在對方中衛的干擾之下,搶到傳中的第一落點,從而完成頭球攻門! 這就讓邊中結合戰術更加的豐富,更加的防不勝防。 也就是凱恩登場不到五分鐘,凌峰在右路送出一腳外腳背小斜塞,送到了凱恩的腳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