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趙淮十分好奇道。 他看這方丈,也不是個普通人,一定知道這個燈籠女的部分內幕。 明光方丈緩緩道來:“這個邪祟已經流傳了很久,一直被當做一個故事口口相傳,如今已鮮為人知,我也是小時候聽故事,從廟里的方丈嘴里知道的。” “早在數百年前,這里還沒有寺廟,錦州城也不叫錦州,那時在大炎的治下,這個邪祟原本是州里一個家族的大家閨秀,因為一次偷偷外出,偶遇了一位落魄的書生。 兩人很快相愛,但是女子的父親并不同意這門婚事,女子和父親爆發了劇烈的爭吵,可是并沒有結果,于是這名女子便帶上了自己的嫁妝,跟書生跑了。 兩人找了一座山,隱居了起來,過的一直非常幸福,并且約定了長相廝守。 可日子一久,書生也閑了下來,便打算去考科舉,女子也頗為支持,花錢供其讀書,數年后,書生出發遠行,上京城科舉,女子散盡錢財,給書生充當路費,并出門相送。 但是,事情并不順利。 書生這一去,就是音訊全無,連一封信都沒有,等到放榜的時候,女子沒有等來書生的喜訊。 于是有一天深夜,她提著燈籠出門了,從山里出來,尋找丈夫。 可是怎么也找不到,最后死在了山里,這份思念,最終變成了執念,她也化作了邪祟。 趙淮聽罷,卻陷入了沉思。 故事并不新穎,反倒是很爛很俗,他已經聽過很多這樣的古代故事了。 這是一只數百年前的邪祟? 那還真是釣了一條大魚出來,怪不得實力不弱。 不過在趙淮看來,這個故事還是有疑點的。 燈籠女找丈夫,他能理解。 但是可為什么會化作邪祟呢? 尋找,這是善念,善念是不會變成邪祟的。 可燈籠女那副嚇人的模樣,可不像是一般的邪祟,這說明必然有什么怨念,讓她的實力變得無比強大,以至于化作了夢魘。 此時,趙淮習慣性的拋動了銅錢,看看結果。 千呼萬喚始出來。 眼前的卦象,終于變了。 【卦象一: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墳客,解除怨念,你的得到指示是“福”。】 ... ps:還有一更,白天發。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