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荀攸神色不善,道:“陛下的意思呢?”
鐘繇道:“陛下已命大司馬府準備應對策略了。”
荀攸神情認真,道:“劉公要是準備發兵,你們怎么打算?”
劉虞主張‘盡速平亂’是朝野共知的事情,一旦事情交給了劉虞,必然大興刀兵!
那時的所有壓力將落到朝廷,或者說尚書臺頭上!
荀彧并不怎么慌亂,道:“離夏糧還有三個月,三個月的變數太大,且看。”
這也已經不知道是荀攸從荀彧嘴里聽到的第幾個‘且’了,面色不禁生出一絲厭煩,道:“你就沒有具體的應對策略嗎?要一直這樣等下去?”
鐘繇見荀攸又冒火氣,連忙擋在荀彧前面,道:“公達,文若還沒上任,再說,大司馬府還不清楚會怎么做,現在說這些,還有些言之尚早。”
荀攸明顯感覺到,他被孤立了。
眼神里惱怒一閃,荀攸沉著臉,道:“你們心里總有打算吧?”
荀彧知道這位大侄子心里壓著怒火,點點頭,道:“夏糧上來之后,總數不會超過十萬石,除了各處支出,還有眾多的虧空要填補,尤其是禁軍大營的支出,要占到一半以上,沒有錢糧供給大軍出征。”
荀彧說的很委婉,態度已經十分明確了。
荀攸臉色稍霽,道:“我聽說,宮里打算將史侯紙,錢莊的盈利歸入內庫?”
荀彧作為戶曹尚書,自然知曉,道:“近些年,皇宮極度節儉,不說太后與二位娘娘,即便是陛下都沒換過幾件衣服,吃的更是節儉。陛下的意思,是今后皇宮以及宗室的支出,由內庫出,不再由戶曹負擔。”
荀攸雖然舍不得那么一大塊利潤,但想著不用再贍養宮內以及宗室,倒是有些賺了,便點頭無話。
鐘繇見終于說服了荀攸,便再次轉移話題,道:“‘施政綱要’要盡快擬定,送入宮里,以免夜長夢多。”
宮里的忍耐顯然到了極限,他們如果不表態清楚,荀彧的丞相之位,還是有懸念。
“好,我們連夜重新審定。”荀攸倒是認同,荀彧登上丞相之位,對他們來說,無疑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止是他,他們荀家以及所謂的‘潁川黨’,都大有裨益!
他們荀家,將一躍而上,成為當今第一大世家!
楊、袁等四世三公的榮耀,他們荀家只會比他們更強!
戲志才作為御史丞,倒是沒有太過關心這些,見荀家叔侄彌合了分歧,便起身離開。
鐘繇也覺得應當給他們單獨相處的空間,跟著告辭。
荀家叔侄隱約有了隔閡,但面上都沒有露,平平靜靜的相互交談,對‘施政綱要’敘說著想法。
當天夜里,戶曹,吏曹燈火通明,朝野眾多人物來來去去,對新丞相的‘施政綱要’進行建言獻策,查漏補缺。
第二天一早,新鮮出爐的‘施政綱要’,便出現在劉辯的案桌上。
“看來,還得給他們壓力。”
劉辯一邊喝著茶,一邊翻開厚厚的‘施政綱要’。
前面基本上沒有大變化,劉辯在尋找他想要的內容。
果然,在‘新政’中的‘清丈田畝’、‘戶丁登記’后面,用一句‘田畝失衡,厄需整頓’陰晦提點。
劉辯暗自點頭,道:“頒旨吧。”
不遠處的潘隱上前一步,道:“是。”
說著,轉身出去。
劉辯審視著這份‘施政綱要’,神色沉吟。
朝廷基本完成了換代,唯獨缺一塊——立儲。
劉辯對于這件事態度堅決,不會過早立儲。
但‘潁川黨’做了讓步,他這個皇帝也得有所回饋。
劉辯思慮良久,忽然微笑著抬頭,看向不遠處小桌上,認真書寫的盧毓,道:“盧毓,朕將紹兒,寄養在你家里怎么樣?”
盧毓一怔,旋即抬手道:“陛下,臣家無長輩,恐對殿下照顧不周。”
劉辯看著盧毓,輕輕點頭,道:“隨口一說。”
如果盧植在世,確實是個選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