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且說王恪、新文禮奪下了銀嶺川,他們一面休整兵馬,一面寫信報知靠山王楊林。 沒過幾天。 楊林傳來回書。 信中先是勉勵了王恪與新文禮一番,然后讓他們留下部分兵馬駐守關城,其他的人馬來到野馬川外取齊,共同攻打野馬川。 “宇文成都這般人物,怎么還未打下野馬川?” 王恪看完書信,心里奇怪,于是問那信使道。 這信使乃是楊林心腹親兵,也頗為了解軍中事務。 他微微拱手,回答說道:“這宇文將軍攻打野馬川本來十分順利,可途中遇到了旁門左道,這才被阻在野馬川外,停滯不前。” “又是旁門左道?” 新文禮聞言,眉頭微皺,接口說道。 “這北番之地,茹毛飲血之人極多,他們頗為好戰,又多拜祭邪神,故而常常有旁門左道來往。” 王恪點點頭,對新文禮解釋說。 說到這里。 他轉而向信使說道:“還請多多拜上靠山王,我等留下一千兵馬守銀嶺川,其余九千兵馬,明日啟程,前往野馬川外匯合!” “是!” 那信使聞言,微微拱手向王恪和新文禮行了一禮,旋即快步離開。 一夜無話,暫且不表。 次日。 王恪與新文禮只留下了一千兵馬守城。 其余近九千人馬披掛整齊,與王恪和新文禮一道,一路往西北之地奔行,徑往野馬川而去。 …… 在路上走了兩日。 這一天。 正值午時左右。 兵馬剛剛轉過一片緩坡。 只見前方煙塵大起。 一面面赤色軍旗獵獵飛舞,十分醒目。 王恪仔細一看,原來是楊林率領主力大軍趕到了。 遇上了楊林的兵馬。 王恪與新文禮作為下屬,自然要前去相見。 不多時。 兩路兵馬匯合。 王恪與新文禮來到中軍,拜見靠山王楊林。 楊林笑容可掬,看著兩人,笑道:“你二人之功,我已經知道,這攻打野馬川之事,還要二位多多努力才是。” “我等謹遵王爺號令!” 王恪與新文禮齊齊拱手,口中說道。 之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