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拜師-《諸神洗劍錄》
1
在本草大師的帶領下,風之斕跟隨大師,走鄉道,翻崇山,過大河,躲避了追兵的搜捕,成功逃脫。他們順利地從中川國離開,進入西涼國地界。翻過雪山,穿過海子,便來到了一個仙境般的山谷。這里空氣清爽,古樹林立,湖水見底,鳥獸出沒,可謂是西涼苦寒之地的一片江南。
山谷深處,有兩間茅屋。本草大師說,這里就是他隱居的地方,神農谷。
在路上,風之斕已經拜本草大師為師,學醫人之術,本草之道。這也是本草大師的意思,他已七十高齡,是時候把衣缽傳授給年輕人,以免醫術斷絕。本草大師相信因緣,深信風之斕到他的牢房里,并且解救他出來,都是上天的安排。況且風之斕秉性純良,又有神之血脈,魂體加持,確實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武學胚子,也是本草大師滿意的對象,將來是可以把本草大師的衣缽發揚光大的弟子。
本草大師開始教醫學之理和辨證論治之法。風之斕以前只懂武學,但他天資聰穎,學起醫學來,便覺得和武學也有共性之處,觸類旁通。
本草大師還從地窖里把《升仙經》挖了出來,正式傳給了風之斕。《升仙經》是本草大師的師門“神農門”的獨門典籍,記載了各類煉丹之術以及施治之方,尤其是記載了煉制升段升層和坐地升仙的丹藥,是江湖上眾人眼紅和搶奪的東西。它一向只傳給掌門及掌門弟子,正因為如此,神農門的掌門和掌門弟子不斷受到他人的追殺圍捕。加上神農門只擅醫學,不擅長武功,歷史上多個傳人因為護寶而命喪歹徒之手,所以千百年后,神農門愈發人才凋零,逐漸式微。本草大師本是神農門掌門,但為了自保,在江湖上隱姓埋名多年,更不曾公開其真實身份。但郭奇駿不知從何得知他有《升仙經》,就把他抓了起來。幸虧風之斕來了,不然本草大師估計也會是命喪地牢,那《升仙經》就會隨他的死亡而失傳。
相應的,本草大師也把神農門的掌門弟子令牌,傳給了風之斕。神農門雖然人才凋零,但江湖上仍然星星點點分布著它的門徒,有這個令牌,就可以號令他們。至于如何辨明身份,本草大師教會風之斕一個簡單的方法,只有加入神農門的人,才知曉。那便是一句暗語,若問其是否“曲辰之人”,能接上“神之庇佑”的,便是神農門之人。神農門的“農”字,拆開便是“曲辰”二字。神之庇佑的曲辰之人,含義就是神農門人。
除了醫術,本草大師也教會風之斕熟悉和辨別神農谷里的各種本草,熟知它們的藥性,學習種植的技藝,修煉煉丹的功夫。
2
就這么過了將近半年,風之斕的醫術,已有小成。反而是武學,有所停滯,但也從煉氣五段,突破到六段了。魂體則沒有什么變化。
這天,風之斕正式向本草大師請假。半年之期馬上要到了,他得趕去君安城,赴虞可之約。他答應師父,見面之后,再回來神農谷繼續修煉醫學。
快半年了,不知道虞可,會不會更瘦了。
暫時告別了師父,風之斕馬不停蹄,一路趕向君安城。
在離君安城不遠的官道上,風之斕居然遇到了進京趕考的韓不信。二人久別重逢,自然高興異常,當天在驛站飲酒作樂,互訴別來之況。想起君安城之約,風之斕詩情大發,在驛站的詩壁上,又即興賦詞一首,《水調歌頭君安城》:
低柳云薄處,悄然君安城。
千年雨打,大佛微笑鐘猶鳴。
方念慧眼無邊,又見斷井頹垣,換了舊姹紅。
勿忘來時路,或許是歸程。
平生志,大自在,須躬耕。
縱然幻化有因,頭角可崢嶸。
不畏疾劍驟雨,應惜花開一念,吾自看陰晴。
頭頂風云換,瀟然一書生。
當晚觥籌交錯,二人喝醉。第二天,二人互相道別,各自奔赴自己的命運之途。
風之斕又趕了一天路,終于提前兩天,抵達君安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山市|
东台市|
保靖县|
哈密市|
类乌齐县|
含山县|
安康市|
双鸭山市|
无锡市|
保德县|
曲阳县|
章丘市|
罗山县|
长汀县|
土默特左旗|
武功县|
罗甸县|
张家川|
寿阳县|
清徐县|
黔南|
洱源县|
永福县|
抚远县|
车险|
屏东市|
阜康市|
察隅县|
磐石市|
贡嘎县|
桃江县|
依兰县|
灵武市|
徐闻县|
宣化县|
嘉善县|
科技|
砀山县|
平武县|
根河市|
石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