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到達僰道縣-《三國:季漢劉璋》
第(1/3)頁
順江而下的劉璋,到達了此行大軍匯聚的據點-僰道縣,即將開始他征討南中的旅程。
僰道縣,也就是后世四川的宜賓市。
《漢書·百官公卿表》說得很明白:“列侯所食縣曰國,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蠻夷曰道。”因為當時聚居在宜賓的蠻夷叫‘僰人’,所以取名叫做僰道縣。
初到僰道縣的劉璋收到一個開門紅,作為先鋒的婁發,從安上縣發來報捷文書,告知劉璋,越嶲郡夷王高遠派來奪取安上縣這個進入越嶲郡要道的旄牛夷王狼譚的帶領的大軍,在他和沈彌的合擊下,拿下了六千個首級。
六千個叟夷的首級?
劉璋一開始有點疑惑,根據資料,婁發不過領了千余人前往安上縣駐守,沈彌的援軍也不過是八百人,二千人砍死了六千人?
另外旄牛夷作為一眾大種、小種居住在旄牛道上的叟夷統稱,全部加起來也不過有個一兩萬戶,這要是在戰場上殺了六千旄牛夷的青壯,只怕以后就沒有頂著旄牛夷稱號的部落了。
不過他很快就想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戰爭時期在數字上做文章,是古今中外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
有的是夸大己方軍隊數量,先聲奪人,以達到威懾敵方,不戰而勝的作用,一般用于出征的時候。
例如在赤壁之戰前,曹操致書孫權,恐嚇孫十萬道:“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
有的是夸大交戰的斬獲,以恐嚇敵人,讓他們膽寒,不敢再抵抗。
雖然秦國在商鞅變法后實行獎勵軍功政策,按照斬獲敵人首級數量計算軍功大小,論功行賞。
這種按首級計功的制度為后世所沿用,但是要如實統計殺敵數量,在實踐中卻有相當的難度,漸漸地便形成一些通行的、不那么較真的做法。
在東漢末年時期已經形成了“破賊文書,以一為十”的慣例,或者說是一種潛規則。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远县|
偏关县|
和林格尔县|
柳河县|
庆阳市|
齐齐哈尔市|
凤翔县|
石林|
吴堡县|
夏邑县|
萨嘎县|
高邑县|
甘孜|
南雄市|
酒泉市|
平山县|
通渭县|
晋州市|
内丘县|
吴江市|
曲阜市|
白沙|
安国市|
屏南县|
田东县|
壤塘县|
外汇|
津南区|
米脂县|
衡东县|
溧阳市|
繁昌县|
江城|
施甸县|
瑞金市|
杭州市|
阿合奇县|
河曲县|
遂川县|
绍兴市|
定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