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華夏自古以來,人神妖鬼混居于世。 這不是江湖傳聞,而是寫在公民課教材里面的一句話。 公民課這個名字對于王云霄來說比較陌生,換一種說法,叫思想品德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這門課程過去沒有,是在新政府成立之后,才加入到《新教學》條文里面,就連教材都是剛編好的,撰稿人名單上甚至還能看到周校長的名字。 公民課,主要講述現代社會的人文知識,包括天文地理、社會制度、國家民族、道德法律等等各方面的知識,或者也可以說是社會常識。 其實過去老祖宗就有類似的科普啟蒙教材,叫做《幼學瓊林》,只不過一般人連聽都沒聽說過,更沒資格去閱讀。 普通老百姓對于啟蒙讀物的了解,也就只局限在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種層面。 《新公民》教材則是在《幼學瓊林》的基礎上進行修改,保留了大部分古代成語典故和地方風土常識,又以白話文的形式添加了大量的現代知識。 包括宋清平在內的不少前朝遺老對于這本教材的意見很大。 當然絕對不是因為沒請他們去修稿的緣故。 而是他們認為其中相當一部分內容有爭議性,并不適合讓未成年人接觸。 前朝,或者更準確一點來說應該是包括前朝在內的,過去以圣人思想理念主導的封建王朝時代,并不承認人類之外的異族存在。 也就是所謂的——子不語怪力亂神。 人為天地萬物之長,天地萬物都應為人所用。 這樣的理論放在過去的時代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可以說是具有超越同時代其他種族文明的先進性。 只不過現在時代變化的太快了,在這個以人為本的大理論的前提下,有不少細節都需要修正。 其中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承認“異族”與“洋人”的存在。 有一些是大家都知道,但過去不承認的,比如妖族和巫族。 還有一些是過去沒有,最近幾十年才陸續出現的新族群。 比方說歸化的“海民”,在沿海地區比較活躍的外來戶“靈族”,以及到現在身份定位還很模糊的“扶桑人”。 因為這是天門市出版的教材,所以海鮮味比較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