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用了3天的時間,李月軒他們才把這35個村子全都走了一遍。看著在冬日里依舊堅持進行拼刺訓練的民兵們,看著那些條件合適的村落里,依舊有一筐一筐的泥土從地下送上來,李月軒就深有感觸:什么是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這就是了。
梁家村到七亙村這一條交通線,曾經是20師團進攻的一條通道。鬼子進攻么,所到之處殺人放火是基本操作,奸淫擄掠是家常便飯,屠村滅門是正常流程。所以,這些跟鬼子有著血海深仇的百姓們,在有了組織領導后,在見識到游擊隊怒打坂田聯隊的戰果后,那熱情就被激發出來了。
所以,在回來后,李月軒跟蕭鳳云討論了一下兵工作坊的產量后,就同意了在會議上支持蕭鳳云的建議。
7月份,兵工廠在搬離的時候,是給游擊隊留下一些設備的。而且這些設備在添加了汽車發動機傳動裝置后,產量也提上來了。
而就在李月軒走的這小半年時間里,兵工作坊竟然就靠著那些簡單的機器,靠著兩個高級鉗工,硬生生的手搓了125條半自動,226條馬步槍,106條栓動霰彈槍,265桿雙管獵槍出來。總之,槍管被打出來,就沒有浪費這一說。
值得一提的是,雙管獵槍跟霰彈槍的口徑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栓動霰彈槍最多能裝6發霰彈,雙管獵槍就只能裝兩個霰彈。
最關鍵的是啥呢?這些新造的槍械跟霰彈,此時都在游擊隊的倉庫里放著呢,并沒有發給其他的部隊使用。
而且更厲害的是什么呢?是百姓們自發的把自己能找到的鋼鐵銅塊木料啥的都送到了小作坊這里,甚至還找了一些鐵匠幫忙干活。也因此,一直沒有作為游擊隊裝備主流的霰彈炮,小作坊也投入了生產,硬生生的造了70門出來。
雖然,這些霰彈炮裝填很慢,但是口徑很大,閑來無事的黃天楊還把扳機發射裝填,給改成了類似于山炮拉火繩發射的那種填裝方式。這樣的方式,在加固了并且降低了底盤三腳架后,對炮手更加的友好了。
而此時,這70門霰彈炮,已經均分給了各村的民兵隊了!一個村2門,誰都不吃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