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連勝-《西明離火》
第(1/3)頁
眉州,東有自成都境連綿而至的龍泉山余脈,西有眉、邛相隔的總崗山,俱為南北走向的兩條山脈之間所夾的平原就是眉州的全部。
其間岷江蜿蜒,沿途一線兩端有彭山縣、眉州治、青神縣三地,與西面總崗山下的丹棱縣成三角之勢,構成了眉州的城邑地界格局,州治眉州城所在的位置正在這個三角形的正中。
因為總崗山橫亙兩州之境,因此邛州到眉州,便捷大路是先上行經成都府境的新津再下行走岷江水路抵達。
這是日常車馬、商賈、驛遞的正經途程。
但是總崗山不是沒有小路,蒲江往丹棱就有穿山的近路,州治往東八十里經銅官山往彭山也有一條小路,太平年景商旅結伴經行無阻,但這年月,這些山險小路流竄的都是匪寇、虎狼,再沒了尋常人等的蹤跡。
南離率兵走的就是蒲江通丹棱的小路。
邛州一州兩縣,兩縣蒲江、大邑,兩縣都已荒廢經年,還是這番趙南離帶兵趕跑向成功、收服鐵腳板后,邛州才得以向兩縣分別派兵派官,招撫流民。
這一回的出征是秘密行動,除了跟著帶兵出來的陳登皞等人,連朱媅媺、程羨良都不知道這番行動的具體細節。
在陳登皞、張應興的土著傳信細作的基礎上,南離學著紀效的操作,結合自己往昔掌握的戰術知識,創搞了一套在韓羽統帶的一總親兵加當地土著士兵的塘探架手段。
所謂塘探架,就是塘馬、探馬、架梁馬。
簡言之塘馬往來報信,探馬遠探近探敵情,架梁馬山險之間架梁警戒,因其于高處隱蔽、以旗為號,稱之架梁。
戚大帥書上這么寫,南離這么學這么用,這年頭很是方便實用,比之后世南離所知的旅團一級的偵察、調整、警通等直屬隊運作方式更為貼合這時的人力、物力、組織、裝備的實際狀況。
因此對于好適應、愛轉彎的南離來說并無什么穿越強迫癥,怎么好用怎么來。
行軍、宿營起行之際,都是先將塘探架遠遠派出,直到確定無警才有所舉動。
但有一個大問題,他們沒馬。
別說作為戰馬的所謂西涼、口外大馬,就是川滇黔的小馬都沒得幾匹。
堪用大馬就那么幾匹,南離、張應興、張翦一人一匹就沒了,連陳登皞、席地闕騎的都是小馬。
不僅行軍打仗缺馬更是破滅了鐵嘴烏鴉張翦的那個在擁有州府之地后成為一名馬兵千總的遠大理想。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凤县|
内黄县|
天水市|
牡丹江市|
尼勒克县|
广东省|
平定县|
子洲县|
榆树市|
固镇县|
大埔县|
望城县|
平遥县|
永昌县|
抚松县|
荥阳市|
梨树县|
建水县|
桃江县|
交城县|
通城县|
调兵山市|
翁牛特旗|
房山区|
靖宇县|
永兴县|
西宁市|
观塘区|
高台县|
荥阳市|
余姚市|
山东省|
班戈县|
富源县|
百色市|
元朗区|
郸城县|
南澳县|
阿图什市|
花莲市|
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