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香蘭并不知道自己背后有一對狗男女八卦她,此刻,她無心參與黑澤明和三船敏郎的談話,更不會去注意邊上無關之人,她正煩著。
回到東京已經四年有余,她依然保持著不錯的知名度,演唱的歌曲《夜來香》經久不衰,力壓成名許久的實力派男歌手伊藤久男,也吊打來勢洶洶的新人美空云雀;電影方面自從1947年重返影壇拍了多部影片,雖說沒有一部影片排進年度票房前十名,但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
只是,東京太爛了,戰后的滿目瘡痍,到處都是破房子,一點沒有上海的錦繡繁華,她在這里住得非常不習慣。
東京太爛了,這里沒有黎錦光,只需撒個嬌拋個媚眼,就能截和給周璇的《夜來香》,她已有好久沒有發行新歌,幾首老歌不斷炒冷飯。
東京太爛了,這里沒有卜萬蒼,沒有紳士風度,沒有噓寒問暖,這里只有暴躁和大喊大叫,要求高、摳細節、獨斷專行,拍了一兩部賣座電影就把自己當天皇。
東京太爛了,這里的天是黑色的,這里的機會也是黑色的,這里沒有伯樂,這里只有騎手,這里的機會是待價而沽的。
李香蘭不想在東京待了,她想去好萊塢,可惜她沒有找到引路人,去了好萊塢,她就不是著名的李香蘭,只會淪為在好萊塢尋找機會的普通人,她以前的光環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
她又想去香港,那里有許多業內的熟人,她可以輕易找到拍片的機會,那里有許多的歌迷影迷,她的歌曲電影都有人捧場,她在香港一定有不錯的發展。
只是,她的身份有點尷尬,不好自己主動過去,不然“漢奸”的話題會被舊事重提,而且輿論會走向最不堪的一面,她要等一個契機,等一位在電影界、報業有地位的人向她拋出橄欖枝。
李香蘭猶如一只囚鳥,東京她是真的不想待了,前途無亮,錢途黯淡,她拍攝一部影片獲得的票房僅比好萊塢稍有知名度的女演員略高一籌,片酬更不值得一提,換算成美元只有區區數百之數,就這點錢干什么都不夠使。
或許是心有靈犀,李香蘭在惦記著離開,冼耀文卻是在琢磨要不要把她弄到香港去。剛剛欠下米歇爾人情,他應該有所表示,用后世的話來說,李香蘭這個女人自帶流量,是個大IP。
稍稍思考,他腦子里便有了幾個點子:
策劃一部影片《刺殺裕仁》,多女主模式,李香蘭扮演軍統女特工,再分別從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找一名女演員扮演戰略情報局、軍情六處、大眾情報局三個情報機構的特工。
不消說,四個女主都是美女,服化精心設計,突出每個人的不同特點,李香蘭是俠女,武器是雙股劍,動作武俠化,有劍氣,一劍揮出地面會炸開,劍氣揮到小鬼子身上會把小鬼子炸開,又有一套庖丁解牛的劍法,花里胡哨施展開能剃掉小鬼子的全身皮肉。
美國女特工是西部牛仔,武器是溫徹斯特1894杠桿式步槍搭配兩支左輪手槍,動作特點是精準速射,指哪打哪,打左眼絕不會打到右眼,如果技術上能夠實現,可以參考一下子彈時間,也可以玩得花哨一點,子彈折射、一槍多彈、甩槍,怎么帥怎么來。
英國女特工是箭手,武器是英格蘭長弓,既可以一箭多發,也可以一箭多雕,射出去的箭射中一個鬼子,箭穿身而過,繼續飛向下一個鬼子,一片區域里的小鬼子能用一支箭搞定。
澳大利亞女特工是美女野人,從小被動物養大,格斗動作和服化都充滿了野性,武器是回旋鏢,一甩出去收割一串小鬼子人頭,然后飛回自己手里。
爆米花片嘛,不用考慮合理性,四個女特工自然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每人背著一部步話機,輕輕松松殺進皇居,當隔著障子就要和裕仁面對面時,步話機響了,小男孩在廣島綻放,刺殺裕仁已經失去戰略意義,行動取消。
正當四人遵循命令退到皇居外圍,李香蘭忽然僵住不動,少頃,她嘴里莫名嘟囔道:“1945年,我居然到了1945年,哈哈哈……”
這是影片的結尾,就算是第二部《超時空刺殺》的彩蛋,李香蘭繼續扮演魂穿在她身上的重房信子,找幾個美女組建赤色突擊隊,繼續執行刺殺裕仁的任務。
這第二部的女演員就用香港女演員,如果可以,用一個臺灣女演員,方便片子賣進臺灣。
不消說,刺殺裕仁的任務依然會因故失敗,怎么個失敗法再說,視是否拍攝第三部而決定,基本的思路是第一部用心拍,把IP做起來,第二部用來捧女演員,捧誰不捧誰得看女演員能不能替自己長期撈錢,當然,識不識做也是衡量標準。
第三部就是恰爛錢,第二部口碑票房還行就拍,直接把刺殺這個IP拍爛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