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好事在后頭-《金錢玩家》
第(3/3)頁
她笑呵呵地說道:“耀文,事情我能幫你,我的那一成就算了,獅城沒有女婿給家用的規矩,讓人知道會笑話。”
“阿媽,一個女婿半個兒,我是你半個兒子,給家用是應該的,何況還有金滿,我們兩個合起來只給一份,已經是占便宜了。”
“你啊,你啊。”李認娘點了點冼耀文,樂滋滋地說道:“你都這么說了,我就先收著,將來再給外孫。”
“哎。”
好女婿一當就是倆小時,吃完又喝了點茶,眼瞅著時間快到九點,冼耀文才被蔡金滿送到樓下。
在樓下又黏糊了幾句,過了九點,才坐進車里。
一路無言,來到河谷路自己的店屋。
二樓,水仙打造的茶室,水仙在,剛才半路下車先過來的費寶樹也在。
茶室非常簡潔,只是在窗前擺了一張實木的圓桌,桌面是從三人合抱樟木鋸下的截面,沒有上色漆,年輪清晰可見,一圈一圈密密匝匝,少說三百年,桌腳是樹墩,連著根莖,沒有過多的造型修飾。
圓桌前有五張椅子,也是樹墩,表面開了五個橢圓形豎立的口子,內部有一個鏤空圓球,同樣是開口的。
冼耀文好奇,蹲下往里看,只見內嵌一個直徑小一點的鏤空圓球,這還沒完,一個嵌一個,足足有四層鏤空球,最里面還有一個實心的,看表面雕刻的紋路,應該是一個繡球。
觀察了一會,他看出一點門道,手探進去撥弄最外層的鏤空球,隨著球轉動,里面三層鏤空球也轉動起來,并非同向轉動,而是按照各自不同的方向轉動,以造成視覺差,透過四層鏤空圓球轉動間隔的空隙看實心圓球,可以迷迷蒙蒙看見四只憨態可掬的獅子在滾繡球。
他腦子里冒出一句常言道:“獅子滾繡球,好事在后頭。”
再看其他四張椅子,都是同樣的工藝,很顯然是成套的,觀察一下椅面紋路,又湊近聞了聞,可以確定是樟木沒錯。
樟木不算太稀奇,內地南方村落在村頭或村尾總有那么一兩棵,有“無樟不村,無村不樟”、“出門抬頭便見樟”的說道,不過雖不罕見,但也名貴,村里未出不肖子孫或未遇難纏買家,大概沒有哪個村子會輕易賣樟木。
冼耀文站起身,看著水仙說道:“桌椅哪來的?”
水仙輕笑道:“從認識的姐妹那里買來的,一個豪客沒錢付賬抵的。”
冼耀文坐下,捧起桌面的茶盞,呷了一口問道:“花了多少?”
“三百。”
“盛世古董,亂世黃金,這套桌椅的手工不錯,囤一些時日,應該能賣上價。如果你說的姐妹不只是停留在嘴上,再給人家補七百,當下我估計就值這么多。”
“可能沒機會了,我那個姐妹遇到一個越南的富商,跟著去越南了。”
“那就算了。”冼耀文擺了擺手,“跟我說說前面一個多月有沒有挖掘出值得投資的對象?”
“有啊。”水仙走出茶室,去了客廳,沒一會拿著一個文件袋回來,打開封口,抽出一張紙遞給冼耀文,“吳立邦,一年前低價買下一批沒人要的二手油漆,他經過調配,以鴿派為牌子往外邊賣,生意很好。”
“賣二手油漆,有點意思。”冼耀文頷了頷首,目光對向紙上的文字。
紙上的文字是關于吳立邦的基本資料,祖籍潮汕,在新加坡出生,小學在潮汕商人捐建的端蒙學校度過,1941年入讀中正中學,僅讀了一年,就遇到了日軍入侵,遂輟學,跟著姐夫賣漁網。
盡管是小生意,但兩三年下來,吳立邦賺到了購買一套店屋的錢。在朋友的建議下,18歲的吳立邦拿著自己掙下的第一桶金,創業開了一家汽水廠,一年時間,汽水廠倒閉,吳立邦又回歸打工人身份——在五金商貿行做油漆銷售員。
有著經商天賦的吳立邦很快成為頂尖銷售員,而他的志向也不僅僅局限于銷售員,除了白天的銷售工作,他晚上還做自己的副業,即收購過期油漆,經過調配和提煉再轉售出去。
正職和副業都干得不錯,吳立邦決定專心干自己的事業。
因為朝鮮半島戰爭爆發,新加坡的物價開始上漲,吳立邦從英國佬手里拍回來的一批僅需2元一大桶的二戰軍用庫存油漆,經他調配,可以生產出10小桶,每桶售價40元,2元變成400元,整整翻了200倍。
大賺了一筆的吳立邦不僅想擴大二手油漆生意,還想著進入真正的油漆生產行業,創立自己的品牌。恰好,有想法的他遇到了憑空冒出來的高調女富婆何薏心,聽聞這位富婆是做投資生意的,一拍即合,雙方談起了投資。
吳立邦這個名,冼耀文覺得耳熟,又是做油漆的,大概這位吳立邦就是他所知的那個油漆大王沒跑了,還別說,水仙這是撞大運了。
放下紙,他沖水仙淡笑道:“這個吳立邦很有意思,談妥了嗎?”
水仙點點頭,“談得差不多了。”
“最好這兩天能敲定,我幫你把把關。”
“好。”
“還有其他嗎?”
……
五一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