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地域斗-《金錢玩家》
第(3/3)頁
“哪個許先生?”
“斧頭幫的許寶初。”
“是他啊。”冼耀文恍然大悟,“他死在誰手里眾說紛紜,有說小鬼子,有說杜先生,也有說戴笠,你知道到底是誰嗎?”
“冼先生,你太看得起我了,這種消息我怎么可能知道。”張力忽然口風一轉,“不過當初外邊的傳言更傾向于杜先生。”
冼耀文呵呵一笑,“就是瞎聊。這個阿強是斧頭幫的人?”
“說不好,只聽說阿強是許先生的諸暨老鄉,一直跟在許先生身邊,可能是許先生的自己人。”
“哦。”冼耀文撫了撫下巴說道:“還有其他嗎?”
“目前說定的只有阿強一個,還有兩個沒有確定。”
“阿強的功夫怎么樣?”
“阿強有個稱號,小馬永貞。”張力獻寶般說道。
“小馬永貞,有點意思。”冼耀文淡笑道:“五月時南華體育會的拳賽有去看過嗎?”
“去看過,冊那,廣東佬……”張力瞄了一眼冼耀文,嘴里的話戛然而止。
五月,中華拳擊協會應香港南華體育會的邀請,組隊來港參加拳擊比賽以慶祝新中國成立。
中華拳擊協會所在地上海,組建的中華拳擊隊成員來自上海的各拳擊隊,有明顯的上海標簽。香港這邊參加拳賽的拳擊手組成要雜一點,有金山仔、半唐番,也有本港土生土長,但追根溯源,祖上多出自廣東。
比賽時,觀眾分成兩派,一派是香港拳迷,支持香港隊,一派是上海拳迷,支持中華拳擊隊。
打了七場,中華拳擊隊取得了4勝3平的成績,最后一場是上海的張壁成對香港的鐘福麟,香港拳迷寄希望于鐘福麟戰勝張壁成,洗刷香港隊一場未勝之恥辱。上海拳迷當然不甘示弱,希望張壁成打敗對手,以保持全勝的戰績,長上海人的威風。
雙方在臺下加油吶喊,聲音此起彼伏,臺下的斗爭比臺上還要激烈。
兩個回合比下來,鐘福麟果然身手不凡,在第三回合時,步步緊逼,愈戰愈勇,張壁成已力不從心,喪失了繼續比賽的能力,不時用摟抱戰術來抵擋鐘福麟的進攻,臺上裁判幾次警告張壁成不要摟抱。
臺下幾名上海拳迷聽見,徑自走到拳臺前指責裁判不公,這引起香港拳迷的極大不滿和反感。比賽一結束,眾多香港拳迷紛紛涌到臺前,將上海拳迷團團圍住,仆街和冊那在半空交織,上海拳手一看趕緊出手為上海拳迷解圍,這一下事情就搞大了。
先是香港拳手加入戰局,然后是香港拳迷中的習武之人,那是一通亂戰,比拳擊賽更為精彩,最后還是警察趕到解了圍。
第二天各大報紙撰文抨擊了拳迷的不文明行為,也讓廣東和上海兩大群體的矛盾公開化,雖未造成械斗,但生意人之間開始別苗頭,競爭對手只要是對面的,很容易找到已方同盟,兩大商幫對抗的格局形成。
總體來說,上海這邊的實力更強,不僅因為上海商人本錢更雄厚,大廠老板多為上海商人,還因為廣東內部的地域性劃分非常明晰,只團結自己商會的成員。
冼耀文擺了擺手,“不用在意,你順著那件事往下想。”
張力腦子一轉就明白冼耀文的意思,他看著冼耀文的臉,小心翼翼地說道:“給阿強安排一個廣東對手?”
“嗯。”
“讓誰贏?”
“誰贏再說,也不知道阿強到底什么水準,先給他找個對手驗驗成色,避開江浙滬粵這四個籍貫。”
“找個北方的?”
“隨意,開業第一場比賽必須夠激烈,要旗鼓相當,打出火氣,打出血,不要找個軟腳蝦。只有阿強贏了,才好安排后面的事,如果輸了,重新物色一個人。”
冼耀文不疾不徐道:“一次比賽至少安排兩三場才能讓觀眾覺得門票物有所值,而且比賽的方式要多樣化,單對單只是最簡單的模式,除此之外,也要組織團戰;
二對二、三對三或四對四,一個對一個進八角籠,可以是打完一場雙方換人,也可以是贏的一方留在籠子里繼續打,如果一個人把對面打穿,即為滿堂紅,拿最高彩頭;
也可以是輸的一方留在籠子里,贏的一方換人,如果一場沒贏,被對方刷一遍戰績,就叫王八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