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女書院-《金錢玩家》
第(3/3)頁
“我聽寶樹說你在上海的時候喜歡去法國俱樂部,法語怎么樣?”
“日常對話沒問題。”
“能讀嗎?”
“簡單的可以。”
“等下我讓人送一些法國報紙過來,你幫我把關于電影的文章圈起來。”
聞言,孫樹澄小嘴一撇,不爽道:“我沒……”
“晚上請你吃西餐。”
“沒問題。”孫樹澄的臉色小雨轉晴。
孫樹澄的臉色變化盡在冼耀文的眼里,對這個繼女他略有點無奈,也覺得有點棘手。念頭閃過,先把事情放下,他接著看報紙。
……
上午。
冼耀文來到傳銷公司的會議室,開一個小型會議。
“先生,昨天我和美國服裝進口商新奇共和的赫爾曼·卡茲吃飯,他問我有沒有興趣做克雷斯吉的一元衫。”林醒良說道。
冼耀文:“克雷斯吉是S.sge?”
“是的。”
克雷斯吉就是凱馬特的前身,1897年成立,創始人塞巴斯蒂安·斯佩林·克雷斯吉,此時是美國最大的折扣零售連鎖商店,沒有之一。
八十三歲的克雷斯吉如今的身價至少7億美元,浮在水面的富豪當中算是數得著的人物。
克雷斯吉的資料從腦中一閃而過,冼耀文說道:“克雷斯吉的一元衫零售價其實是98美分,折合港幣不過5.58元,如果量不大,做著沒什么意思,卡茲能給我們多大的訂單?”
林醒良笑著說道:“卡茲想簽一份明年總量450萬件的合同,單件價格給我們兩2.4港幣,按照他說的產品要求,由中華成衣完成訂單,我們的利潤率大概在6.5%左右,如果我們能低價吃下幾批布料,利潤率還能更高點。”
林葆誠說道:“老板,中華成衣的工資偏高,其實可以往下壓一壓。”
冼耀文擺了擺手,打斷林葆誠的話,對林醒良說道:“新奇共和限制我們轉包嗎?”
“沒有這個限制,卡茲只要我們按時交貨。”
冼耀文頷了頷首,“新奇共和是美國最大的服裝進口商之一,它的客戶可不止克雷斯吉一個,你跟他不會只談了最沒油水的一元衫吧?”
林醒良淡笑道:“當然不會,我和卡茲還談了女士休閑褲、短褲、襪子,他的意思非常明確,我們中華制衣的產能是香港制衣行業中最高的,只要我們能接受他開出的價格,紡織類的訂單都可以放給我們做。”
冼耀文手指搭在桌面輕輕敲擊,沉思片刻后說道:“只要平均利潤率不低于7%,制衣代工訂單都可以接。阿良,等下你問問吳鴻安還愿不愿意被外派。”
林醒良一聽便明白需要的意思,“先生是打算把訂單轉包給那邊?”
“是有這個想法,產能擴充要按照一個合適的節奏進行,不能一下子擴充得太快,有的訂單今年有,明年未必還有得做,訂單等人好解決,我們不缺招聘制衣女工的渠道,人等訂單就麻煩了。
中華成衣的工資水準比中華制衣低一點,但相比其他制衣廠還是較高的,最早的一批女工進廠三個多月,生活已經有了起色,敢琢磨大的開支計劃,比方說改善居住環境。
一般工廠都是在訂單忙時使勁招人,不忙時降薪裁員,這個辦法很好,能合理調控成本,就是缺少一點人情味。
不管其他工廠怎么做,我們中華制衣的態度就是不輕易裁員,所以處理量大但未必能長期做的訂單,要自己做一部分,分包一部分,還有就是外發一部分。
低價訂單對品質的要求沒有那么高,在品控方面我們也可以稍稍降低一點要求。我的想法是這樣,將一些工序外發給山寨廠和因為各種原因不方便進廠的制衣女工。”
林醒良打斷道:“一臺家用縫紉機少說一百三十塊,能有多少人買得起?”
冼耀文擺了擺手,“這個問題好解決,中華制衣搞一個制衣女工扶持計劃,只要專業技術通過考核,就可以交給中華制衣10元錢作為定金,然后領一臺縫紉機和一批活拿回去做。
一開始,制衣女工的工費只結一半,剩下的一半抵扣縫紉機的費用,直到扣完為止,工費便可以全部結算。
在這個計劃里,10元錢定金交給中華制衣,縫紉機會有另外一個公司來對接。”
“金季商行?”
“對。”冼耀文淡笑道:“阿良你知道的,我有在做縫紉機代理,快年底了,沖一沖業績。另外,你也知道我讓阿美在外面搞了個技術學校培養制衣女工,手藝好的進中華制衣,一般的往其他制衣廠輸送,現在她們又有了一個新選擇。
有個英文單詞叫Freelance,翻譯成中文就是自由職業,不限制時間和空間,只需按時完成工作就能拿到工錢,沒人管著,不用看人臉色,這種方式一定會有不少人喜歡。”
“老板,這可不算新概念,手工活早幾十年已經在搞外發。”林葆誠笑道。
“不一樣,糊火柴盒只能賺點小錢補貼家用,不能算是職業,做衣服一天能賺到兩三元,不比進廠當正式工差。阿良,你跟致平說一下,在石硤尾搞一個站點,既負責收貨,也提供技術輔導,派兩三個技術好的女工駐點,輪番去接活的人家轉悠,隨時提供指導。
這個站點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一是少發快收,一次不要給一個人發太多料子,就按照一天的量發,然后當天傍晚就收貨,每天發一次收一次;二是不積壓,收上來的貨不要放在站點,當天就拉回廠里。
石硤尾的木屋連成片,火災隱患很大,一旦失火,貨肯定被燒精光,當天不運回廠里,相關人員全部開除,沒有理由沒有借口,遇到突發事情,也要先交代好工作。”
“明白。”
“新奇共和那邊你繼續跟進,等有眉目跟我說,我去敲定跟那邊的合作。”
林醒良點了點頭。
“葆誠,到你。”
林葆誠稍稍理了理思路,說道:“老板,前些天我認識了一個印度人莫汗·穆爾賈尼,經他介紹認識了他的父親巴格萬達斯·凱瓦爾拉姆·穆爾賈尼,也叫BK·穆爾賈尼。
BK二十年代從印度信德省移民來香港,一直從事貿易行業,三十年代短期去上海經營零售商店后返回香港,既做香港紡織品對美國、英國的出口貿易,也做美國紡織品對印度和錫蘭的轉口貿易……”
冼耀文擺了擺手,打斷林葆誠的話,“我對穆爾賈尼商行有所了解,背景不用多介紹。”
林葆誠點點頭,說道:“昨天我和BK見面,BK說起了一個提議,他跟中華制衣合作成立穆爾賈尼制衣廠,中華制衣投入技術和部分資金,他投入客戶資源和部分資金。”
“這件事有得談,你繼續跟進,需要我出面的時候告訴我。”
“好的。”
“會先開到這里,你們先出去,我再坐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