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漢城街頭,美軍上尉羅納德·史比爾從吉普車上跳下來,沖不遠處三平旅館屋檐下的攤位前與攤主在雞同鴨講的少尉卡伍德·李普頓大聲喊。
李普頓聽到喊聲,轉(zhuǎn)過身,一見是史比爾,笑容爬滿整張面龐,嘴里喃喃自語:“真不敢相信,真不敢相信。”
“嗨,李普,不要發(fā)楞,趕緊過來。”
“真不敢相信。”李普頓的聲音變大,腳步往前快速移動,來到史比爾近前,嘴里調(diào)侃道:“喲呵,看看這是誰,e連的連長史比爾中尉。”
“上士,看。”史比爾指了指自己的肩章,“請稱呼我上尉。”
聞言,李普頓也指了指肩章,“上尉,我不是上士,我是少尉。”
“哈哈哈。”史比爾大笑道:“李普,能看到你太好了。”
李普頓靦腆一笑,“我也一樣,史比爾。”
“李普,非常遺憾,我馬上要出發(fā),不能和你多聊,能不能請你幫個忙。”
“沒問題,什么忙?”
“找?guī)讉€人去機場接一個東洋女人,她的名字是南云惠子,未來半個月跟著她保護她,報酬非常豐厚,你會拿到500美元,可口的美食,美酒,啤酒、白蘭地、威士忌,還有陸軍部某個少校的友誼。”
“所以,我們不是巧遇?”
史比爾頷了頷首,“yeah,我知道你在休假。”
李普頓郁悶道:“東洋女人是誰?”
“我不知道,李普,你只需要知道她在陸軍部有關(guān)系,保護好她,對晉升會有幫助。”
李普頓猶豫片刻,說道:“好吧,幾點的飛機?”
“一個半小時后。”
有一個詞叫韓華,意為1950年戰(zhàn)爭爆發(fā)之前已經(jīng)在韓國生活的華人。
1882年,清廷的藩屬朝鮮發(fā)生了“壬午政變”,清廷派吳長慶率部前往平叛。當(dāng)時,有一批華商跟著清軍一起進入漢城。
同年,清廷與朝鮮簽訂《商民水陸貿(mào)易章程》,為華僑在朝鮮經(jīng)商提供了諸多便利,而朝鮮官民也給予華僑很高的禮遇,稱他們?yōu)榇髧嘶蚯迳獭?br>
因為享有不平等的優(yōu)待,越來越多的華商到朝鮮創(chuàng)業(yè),韓華們幾乎壟斷了朝鮮的商權(quán),早些年,朝鮮全國的納稅大戶全是華商,在朝鮮活動的華人超過20萬,長期在朝鮮生活的也有將近25萬人。
東洋1910年吞并朝鮮后,朝鮮不斷發(fā)生排華慘案,華商生命財產(chǎn)遭受慘重損失。東洋總督府以保護華商為名,大肆驅(qū)逐華人,到抗戰(zhàn)時期,華人銳減到一萬人左右。
韓國建立后,物資匱乏,華人利用與香港、澳門、上海、煙臺等地原有的商業(yè)關(guān)系,開展貿(mào)易,很長一段時間韓國進口商品的82來自中國,華商開辦的13家大型貿(mào)易商社占韓國進口總額的21,出口總額的16。
解放戰(zhàn)爭期間,山東及東北地區(qū)赴韓謀生者增加,至1948年,韓國華人逾8萬,其中大部分生活在漢城。
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人民軍攻入漢城,并未對華人區(qū)別對待,來不及跑的華人數(shù)十年積累起來的家業(yè)毀于一旦,再之后美軍奪回漢城、志愿軍參戰(zhàn),韓華的地位變得非常尷尬,即使夾著尾巴做人,依然容易招惹無妄之災(zāi)。
有能耐的離開韓國,沒能力的繼續(xù)滯留夾尾巴,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漢城人在飽受戰(zhàn)亂之苦時,卻能苦中作樂。
孔承通,漢南商會的會長,山東人士,沒有證據(jù)能證明他是孔子后人,但因為孔子的招牌在韓國還挺好使,一直對外宣稱自己是孔子直系后人,曾有那么一段時間,他還擔(dān)任過孔祥熙駐漢城堂弟一職。
老孔是懂得變通之人,在漢城二十幾年,積攢出偌大一份家業(yè),雖說運氣差點,幾枚炮彈上刻了他的名字,精準落在他的家業(yè)上,一蓑硝煙散盡,家業(yè)十不存一,人民軍控制漢城的三個月,僅剩的那點又來一遍十不存一,但幸運的是,他還活著,家人也都活著。
活著,挺沉重的詞匯,老孔深有感悟,他手里的美金、金條已然不多,不足以帶著家人離開韓國,但溫飽還不成問題,人民軍進城之前,他偷偷藏了不少面粉、大米,先吃米后吃面,省著點夠一家人吃上一年。
何況如今這世道,漢城不少人衣食無著,他老孔家可不敢放開肚子吃,畢竟日子一久,肚里有沒有食瞞不住有心人,身材胖瘦、目光神韻、面色、嘴唇,甚至是屎,都會暴露伙食條件,敢吃太飽,高麗棒子不上老孔家挖地三尺才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