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第二個說法,就是現在各國的軍方對這方面的研究,把一些高手的體力數據化,具體化,細微化,提出來的“生命力指數”,比“馬力”更加精細,更加科學,更適用于科研。 而在羅素以更高的視角看來,無論是“馬力”還是“生命力指數”,其實都比較片面,很難清晰的反應出一個人的身體素質。 比如天生神力的巴立明,他在明勁的時候就能打出一千斤、甚至兩千斤的拳力,能超過大多數暗勁高手,化勁宗師,但他的“生命力指數”,因為沒有修行到暗勁“煉化毛孔”、化勁“煉化器官”的地步,也就和普通明勁不會差太多,甚至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馬力”還要比所謂的“生命力”指數更加全面一點,但也只是一點點,沒有一個十分完善的衡量體系。 究其根本,無論是“馬力”,還是“生命力指數”,用吞噬星空的話來說,都只是衡量了一個人的“細胞活性”,也就是他的恢復速度,持久時間。 而在吞噬星空里,衡量一個人的身體素質,除了“細胞活性”,還有著“基礎拳力”、“基礎速度”、“神經反應速度”這三大基礎屬性。 于是在三百年后的星河時代里,在加入了這三大基礎屬性之后,“生命力指數”體系不斷的優化,和現在的“生命力指數”體系完全不是一個模樣。 三百年后,要是生命力指數能夠達到90,那已經是滅星級別的人物了。 星河時代的“生命力指數”衡量體系,也就是衡量身體素質的第三個說法,也是羅素認為最精準的一個說法。 不過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三百年后的“生命力體系”固然好,但體系的進步,總還是要一點一點來的。 羅素雖然只說了一句話,但學渣出身的王超立刻就聽懂了他的意思。 到了王超這樣的境界,已經是一法通,萬法通,就如六祖“慧能”一樣,就算不識字,也能解答別人經文之內的高明義理。 其實各種高明的義理,并不和文字相關。 最初文字記載的道理,本來就是一個人明白了道理,才用文字表述出來,先有道理,后有文字。 見王超一副恍然所悟的樣子,羅素看了他一眼,這樣的境界,王超已經有了一絲“元始”的風采。 “他的傷很嚴重,如果是普通人已經死了,但是他的生命力強大,恢復能力強,有恢復的機會,而且我做過這方面的治療,當年也有這樣的例子,是沃頓帶去的一個重傷的高手,對此,我很有經驗,不過具體的治療方案,我還要研究一下,暫時他就待在這里面,我會及時給他殺菌,也防止傷口內部感染。” 陶醫生不愧是專門研究這方面的神醫,短短時間,已然有了治療的大體腹稿方案。 “既然這樣,我們也幫不上什么忙,就先出去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