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主動進攻,趁此軍勢將呂布擊潰,如此徐州定會大亂,”這時,在左首處的曹仁當即抱拳請戰,他已經在彭城守太久了,心里全是憋屈,“呂布折損先鋒大將,軍中兵士心亂難調,正是好時機。” 此刻張韓到來、祭酒也在路上,兵糧且也足備,這都不去主動劫營,未免太被邊塞武人小看了,且呂布雖勇猛,指揮大軍交戰未必在行。 將軍能力不一,有的人可調十萬兵,有的則多多益善,無論多少皆可指揮。 更有的人,只有數千兵時精打細算,百戰不殆;超過一萬就不會打,左支右絀用兵不善;若是到了七十萬,呵,扎堆做營一把火的事,能燒好幾天。 嘖,又打。 張韓心里先行質疑這個觀點,試著去思索全局。此時呂布定是著急的,他想要戰事打起來,卻又不能在自己境內開戰,所以要用征伐的形勢,氣勢洶洶而來。 這樣的話,總會有勝有負,至少氣勢上是他在攻城,依照撫恤發放、征丁所諾,來彰顯其信義,再鼓動世族與豪族出資,從而動員全境百姓守城。 這是最快消除境內流言,并且讓百姓不得不忘記曹操仁義的方法。 其實,說白了用興戰的方式將百姓全拖下水,那么他現在就是急急國王,非要攻破彭城不可,這時再去主動與他野戰,他豈非是正中下懷? 想到這,張韓拱手道:“主公,在下認為應當繼續緊守,不予進攻,收束百姓與城內,等待秋收割麥后囤積糧草。” 思路就是這樣,往往在支持或者反對某個立場時,先定下自己思路的方向,然后沿著這個方向去發散思考,如果有足夠的理由、猜想、佐證、風險等支撐,那么就可以形成一條可行的論斷。 如果不能,則反之。 “繼續說,”曹操看向張韓,揚了揚下巴,他知道張韓的認知和他人有所不同,總能得出些新的奇思妙想。 與此同時,曹仁也是默默地盯著張韓看,眼神有些幽怨,心里已經罵開了。 之前不準劫掠,已經令軍中叫苦連天,好不容易憑借威望和犒賞,形成了風氣。 現在我憋屈,你又進言繼續死守。 張伯常,當年你在我帳下的時候我是對你不好嗎?你良心不痛嗎?你進言的時候就不能向著點老上司嗎? 不過此時又傳來了張韓的聲音:“敵所欲則我不予,如此堅守數月,敵軍內患將會再生……試問徐州世族本不服他,又怎會資以舉家之財呢?” “徐州數年積攢的家底在青徐賊寇劫掠后虧損一半,后闕宣為賊陶謙鎮壓又損不少——” 當然,這里的損失有一大部分都是用來賠款了,曹操得了大量軍資錢糧、人丁民戶,方才在第二年又能戮力攻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