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除了這些之外,就是品評人物為樂,亂世英雄輩出,很多當年不顯山露水之人,在亂世一躍成名,又宛如星墜般迅速隕落,幾乎都是常事。 所以,得以品評人物,也同樣 是極有滋味之事。 陳群謙和的笑道:“天子身陷長安,而當年諸侯不曾追逐,卻只有曹公、鮑公、衛公引軍去追,堪稱忠君之士也,奈何結局不佳,為徐榮所破,大敗而回。” “那時候聯軍諸公只在雒陽前爭相慶賀,不去追逐,放任離去。” “而今終于見得真容,其實他們皆為虎狼也,不愿迎逢漢帝而歸,袁紹甚至曾擁戴劉虞在幽稱天子,因士人離去,諸侯反對而作罷,是以,無論不奉天子、還是另立劉氏,皆屬不奉長安朝廷、雒陽正統之道。” “可知,袁紹無心扶長安天子,不過礙于人心所向,不敢太過囂張。” “天子求助不得,唯有向南請劉表,奈何劉表守境艱難,不得遠迎,李傕二虎對他更是嚴防死守,不令其過關。” “由是正當此時封賞曹公,表其功蓋寰宇,令萬民安存,無非是無奈之中拉攏曹公,想求他來救,為何呢?” 陳群說到這,眾人的眼光已完全被吸引了過來,他方才的引導,便是在一步步引眾思索,隨著他所說的脈絡,走到這里。 在此過程中,不斷悄然灌注自己的觀點于其中,潛移默化的讓人認可或思考。 最后一句設問,便可立下論斷。 “概因,奉詔則有正名,能得大漢正統之青睞;反之則一切聲名均毀,可視為不尊朝堂。” “而曹公英明神武,定會選擇奉詔,進而逐步迎逢天子。” 話說到這,許多人都淺淺地飲了一口酒,方才陳群說的話里,有幾個重點,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認為漢廷和曹操下了一步棋,想要求他來救。 而曹操則是敏銳的察覺到此,并且打算著力于迎天子而歸。 既是如此,這一次陳留動兵也就簡單了。 “長文認為,曹公兵鋒會向何處?!” 有人忽然發問道。 陳群看向那人,笑道:“我覺得是先行順下潁川,再占汝南,得此兩地,可將百年繁榮之土,掌握囊中。” “潁川人丁興旺,賢才眾多,其余諸郡莫不能比;汝南百萬人丁大郡,世族林立,富麗非凡。” “此二郡,無人爭奪,皆是各族群自衛募勇而守,賊寇混亂不堪。” “那,既然要來我們潁川郡,長文認為會行軍向何處??”那人又好奇的問道,事關潁川,他已經來了興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