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只不過自己的“善意”似乎并沒有獲得它們的認可,虎猿二靈高度警惕,而怨靈則是警惕加戒備。 從虎猿對峙到三足鼎立,而自己靈體形成的天地造化爐這一鼎爐卻又成為了它們的庇體所在,自己身體內的靈力成為它們生存的養料,當然它們的反哺歸于鼎爐,也成為自己修行提升的助力。 虎猿二靈好說,自己已經能揣摩到了一些東西,但是新增的這個怨靈會在日后扮演一個什么角色,還不清楚。 而且從現在看來,其跟隨虎靈吞噬靈力,現在看起來量并不大,但是一旦靈種壯大,肯定會日漸增加。 但如果這個靈種不像虎猿二靈那樣反哺靈液歸于鼎爐,那這個靈種就毫無存在價值了。 也許自己該修行一門火性法術,就著這天地造化爐將其煉化? 似乎是覺察到了陳淮生靈識的籠罩著它,怨靈感受到了對方的不懷好意,越發緊縮。 再觀察觀察吧,陳淮生放棄了去觸動怨靈的想法,自己是不是有些太急于求成了? 收回靈識,將靈識重新置于鼎爐上,小心地觀察著鼎爐的變化。 鼎爐比起最初自己入煉氣四重時不過過了兩個月,但是鼎體已經有了一些變化。 最初有些肉紅單薄的鼎體爐壁凝實厚重了不少,這種凝實厚重既來自于虎猿雙靈反哺靈液的鋪筑,也來自于鼎爐不斷從經脈中吸納靈力的煉化成長。 這種進度很穩定,但在歐家寨一戰中,鼎爐似乎也受到了影響,鼎體爐壁顏色從丹紅向幽白有所變化。 或許這應該是自己靈元消耗過度,靈體受傷后的一種現象,要恢復原狀進而重新進入正向成長路徑,還要假以時日。 只要有足夠的靈食和靈材補充,這都應該不是問題。 收功回氣,陳淮生起身。 佟童說得沒錯,自己的道院內還是太清寒簡單了一些,上元道會結束之后回來,自己可能也需要添置一些物件,起碼也得要像一個窩。 走出道院,正面是一個寬大平坦的平壩,可以一攬整個縱浪谷的全景。 縱浪嶺下縱浪谷,谷地面積并不算大,真正最平坦這一塊呈長條狀,蜿蜒延伸到谷口,大概有三百步,寬度大概在五十步左右。 這一處地塊雖然看起來平坦,但實際上仍然略有起伏。 道院建在背靠山麓處,而洞府則在半山腰。 目前陳淮生暫時還沒有太多精力去打理洞府,只能任由其關著。 這一塊平坦的谷地已經被打理得平整干凈,雜草灌木被清理一空,正適合修煉劍器和法術,不用再去山間尋合適的習練之地。 倚天劍出,一抹清光映在其上,陳淮生手指搭在劍葉上,叩劍薄彈。 劍葉發出輕鳴。 一抹豪氣涌入胸中。 身體輕盈一躍,已然懸于空中,手中倚天陡然翻轉,脫手而出。 帶起一陣尖嘯,倚天筆直飛射而出,瞬間已在十丈開外,這是陳淮生能御劍的極致距離,再遠,就難以駕馭了。 伴隨著手指一點一拉,倚天在貼近地面一個絢麗的回環,急速飛行帶起一抹幽白寒光,重新加速返回。 陳淮生再度舉手一引,倚天從自己身旁飛掠而過,直刺自己背后三丈外,帶起道袍衣袂飄飄。 連續操縱了幾個手勢之后,陳淮生感覺到自己靈力消耗很快,要駕馭這種御劍術,煉氣四重還是勉為其難了。 哪怕是像趙嗣天這種練氣七重的,對御劍術都仍然持保留態度,認為其戰力依然不如持劍以劍氣劍罡發動更有殺傷力。 但如果是筑基層面,那御劍術就是必修之術,而且如果能將法術與御劍術結合起來,才稱得上真正的劍修。 抽回倚天劍,陳淮生總躍于空,猛地一提氣,再度攀升三丈,手中劍花一番,身劍合一,倏然電射而出,直奔三十步外的一團高聳的土丘。 “殺!” 劍氣暴漲,眨眼之間,七十九劍連環斬出,幻作萬千劍浪,搖曳飛舞,環繞著整個土丘暴擊。 土丘外圍是專門立起的厚重石像,也是陳淮生用來測試自己劍勁增長的物件。 無數劍影光火濺射,不知道有多少斬擊撕裂著石像軀體。 足見在土丘上端一個虛點,身體再行拔高三尺,倚天劍一個倒回反刺,三十三劍飄灑而出,磅礴的劍氣疊加成為一座有如水漫金山般的浪山,重重疊疊地向土丘涌去。 七具石像終于在這一輪連擊斬中炸裂開來,四散飛射。 吸了一口氣,平復了一下呼吸,陳淮生這才落地觀察。 比起剛修成煉氣四重時,自己在合氣連擊斬上的進境還是可觀的,兩個月時間,連擊斬的力度和速度大概提升了一成左右,相當令人滿意了。 唯一遺憾的就是連擊斬成長性有限,也陪伴不了自己太久了。 還是陰冥箭更適合自己。 抽劍回鞘,陳淮生調勻自己的氣息。 依然是一個箭步飛躍在空中,騰挪而起,御風而行,十步之遙,一閃而至,手中拈成的手勢瞄準五丈外的巨大木樁連環彈出。 陳淮生能夠感受到自己體內靈力轉化為陰冥之氣時多了幾分不一樣的幽涼氣息,而且更為森寒陰冷,還有幾分侵蝕的力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