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午餐雞湯-《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以大明去年財政收入1500萬兩來計算,漲薪之后,首輔薛國觀一個人的年俸就是歲入的兩千五百分之一,不可謂不高。
原來的年俸為1044石米,每石折合二兩銀子即2088兩,這次漲薪幾乎給他的工資凈增了兩倍。要怪就怪李東陽的運氣不好,當(dāng)官沒趕上好時候。
比較起來,首輔的俸祿還不是漲幅最大的,正六品原來月俸10石,漲薪之后月俸70兩,幾乎曝漲了三倍半。
其他品級的官員眼紅也沒辦法,太子給每個級別的官員都漲了俸祿,吃人嘴短,還容易被同僚攻擊,所以大家也就沒有在這上面斤斤計較了。
每個人家里都有父母、妻妾、子女、仆人,都算上的話,十來口人都是少說,連家里人丁不多的海大人都感覺到生活拮據(jù),就更別說其他官員了。
所以大家也就心有靈犀地用眼神喜大普奔,真口不擇言,指不定會咬出點什么事情出來,等收不住的時候,那就為時已晚了,不但銀子沒有自己的份,還得吃下一大碗油炸蝗蟲。
不過就算是漲薪了,光憑這點銀子也完全不夠花。
拜會老師、上級,與同鄉(xiāng)、同僚聚會,打賞家丁、下屬,過年、過節(jié)的禮尚往來,這些都需要大把的銀子。
不包括家人的日常開銷,光是這些業(yè)內(nèi)規(guī)則,一個知縣每年至少要花掉四五十兩銀子。
這還只是基本事項,若是想要做到消息靈通,沒有個一二百兩是下不來的。
太子灑的銀子無法完全滿足官員們的胃口,但給了總比沒給好。
更別提崇禎皇帝在位的時候,非但不給群臣漲薪,還要想方設(shè)法的讓大家捐錢……
對幺雞來說,給這些不聽話的狗東西們漲薪,理論上是不愿意的,但出于穩(wěn)定畿輔地區(qū)的戰(zhàn)略考慮,還是很有必要的。
只要官員們拿到了切實的好處,就會養(yǎng)成條件反射,哪怕是甩鍋爹突然蘇醒,也沒辦法再把月俸標(biāo)準(zhǔn)改回去了,這樣一來,這些狗東西就要一直吃自己喂的“狗糧”。
而且漲薪之后,官員們的收入也主要是用于日常消費,他們手下的仆人要養(yǎng)活家人,輻射人口總量有數(shù)萬人之多,大多都是窮苦百姓,漲薪算是間接的惠珉之舉。
以畿輔地區(qū)的百姓為例,普通人一般月薪在一兩到五兩之間,給人打工收,做些力氣活,入就偏低,在一兩到三兩之間,天天吃肉是不可能的,但也能讓一家老小吃個飽。
一戶有四個大人和四個小孩的家庭,按照大人每人每月吃二十斤米,小孩吃十斤米計算,一戶每月須購米一百二十斤,不到一石糧食。
若是家里有兩個人掙錢養(yǎng)家,那就還好,說不定還能時不常的吃點葷菜。如果只有一個人出去打工,日子就過得非常清苦了。
刨去油、鹽、醬、醋、柴、米、布、藥這些生活必需品,外加修葺墻屋,普通家庭幾乎攢不下錢,只要全家安康,沒得大病,未遭橫禍,那就算是老天保佑了。
自己當(dāng)小老板個體戶,比如賣肉、賣油這樣的,收入就稍高,能月入三兩到五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們能比最底層的大部分人稍微好過一些。
市面上物價高起,每斤豬肉高達一百文以上,一只活鵝就要一兩銀子多,收入中高的家庭才能吃到,窮苦百姓打牙祭的主要肉食也就是從河里捕撈上來的魚蝦了。
他們完全無法與動輒砸個千八百兩銀子在揚州“買馬”的商賈相提并論,徽、晉、江浙富商家底極其殷實,哪怕身價有三四十萬兩銀子,在同行里也就是個“中賈”而已……
“諸位愛卿的本月月俸將于下月初十之前發(fā)放,戶部在下月初六之前完成核算并提交給本宮審定,如無差錯,初八開始發(fā)俸。從今往后,京城內(nèi)的各部及各衙門均不準(zhǔn)自行發(fā)放俸祿,不論品級與職務(wù),所有官員均須到戶部指定地點領(lǐng)取月俸?!?
這又不是發(fā)大米,凡是涉及到銀子的事情,都必須做到萬無一失才行,而且要直接發(fā)放到個人手里,減少“某些中間環(huán)節(jié)”賺差價。
倒是薛國觀在領(lǐng)工資的時候,還須要帶個給他扛包的跟班,因為首輔的月薪可不是五斤十斤,而是重達三十八斤,全是現(xiàn)銀,這特么絕對不是鬧著玩的!
反正本宮很是以人為本,不光給你們漲工資,還發(fā)現(xiàn)銀,要是某人在領(lǐng)薪的時候累得腰肌勞損,那就不是本宮的責(zé)任了,這鍋你們誰愛背誰去背好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道|
滨海县|
霍州市|
襄垣县|
太保市|
冀州市|
曲松县|
连州市|
莒南县|
涡阳县|
固始县|
河北区|
静宁县|
中方县|
阿拉善左旗|
临海市|
乌鲁木齐市|
措勤县|
湘潭县|
昌平区|
虞城县|
金塔县|
阿荣旗|
汝州市|
临洮县|
犍为县|
花莲市|
万荣县|
星子县|
什邡市|
修武县|
彝良县|
布尔津县|
睢宁县|
逊克县|
交城县|
四子王旗|
庆云县|
五河县|
郸城县|
安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