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延長油田-《明末黑太子》
第(2/3)頁
明代糧食畝產說法紛紜,但較低的預估也是在每畝1.2石,高的比如北方1.3石,南方2.6石,按照一石折算180-190市斤計算,這個產量在當時已經不低了。
但到了明末,在連年天災和人禍的作用下,北方大旱,特別是陜茜,每畝地產量能折半,甚至留下0.3石的零頭,已經算是謝天謝地了。
幺雞本來還想加入高梁和玉米這樣同樣高產的農作物,但這兩種東西在即將成熟的時候尺寸過于巨大,一旦發生蝗災,百姓實在難以照顧周全。
比起“土肥圓”的兩種矮胖作物,種這倆玩意有些得不償失了,眼看著就要有大把的收成了,卻讓蝗蟲搶了先,只怕田農連死的心都有了。
太子的三策讓左懋第大為欣喜,都帶入陜茜的話,只要政令落地,情況必能大為改觀:“殿下,臣也從徐光啟前輩留存下來的遺作中得知此二物,若是能在陜茜耕種得當,百姓便可自行糊口,臣代陜茜百姓跪謝殿下厚恩!”
只要畝產保證一石,甚至最不濟也能得到半石的話,陜茜發生的大范圍饑荒便可以得到有效遏制,百姓吃飽自然不會加入流寇之列了,貽害多年的禍患勢必得到平定。
事情要一步一步來做,尤其是要腳踏實地,直接讓陜茜幾百萬百姓致富那是信口開河,在諸多利好政令的聯合作用下,糊口的愿望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
幺雞當然不會放心,什么事都要籌謀仔細,才能事半功倍:“百姓可能會對新型作物心生疑慮,這點陜茜各地官員要耐心講解其緣由,本宮也會下令印刷種植土豆和地瓜的方法和注意事項。而且要鼓勵田農種植這兩種作物,由朝廷免費提供種子,在相關人員的監督下,第一年,每種一畝,就獎勵該田農一錢銀子,多種多得,不設上限。只要首年能有收獲,看到了切實的好處,余下田農們的積極性便會有效調動起來,無須知縣督促,便能廣為種植。愛卿還要用以工代賑的方式來興修水利,陜茜本就缺水,若是不能將降雨降雪收集起來,那便是天大的浪費了。倘若關中地區的水網不受大旱的影響,還可以開辟多條水渠,實施南水北灌,用陜南之水灌溉陜北旱地。具體情況則由愛卿實地考察,由工部水利專家進行論證,務必審慎嚴謹,可以成行的話,由朝廷撥款。各地都要興建蓄水池,夏天若無降雨,則可將冬天的積雪填進去,待春天融化便是一池水?!?
讓左懋第帶著一群快餓死的百姓仰著脖子求雨,那簡直就是個笑話,求人不如求己,有這工夫都能多修點水利設施了。
水池好修,每縣都要修,修好之后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只要天上掉下來的,不管是雨、雹還是雪,成噸的收集起來都是寶物。
水渠難修,但也要摸索試探,雖然耗資巨大,可建好便能福祿數十年甚至數千年,比如都江堰工程。
等準備充足,老天還特么不給力的話,那就直接挖開黃河,把檸夏那邊的塞上江南變成塞一片西北……
聽到太子的計劃,左懋第不禁暗自贊嘆起來,太子年紀雖小,可畢竟得到了仙界太祖的真傳,所下政令均十分周密,比朝廷里老成持重的大臣還要妥當。
幺雞伸出小手,示意左懋第平身:“愛卿切莫激動,本宮還沒提及讓陜茜府庫存銀曝增的項目呢!”
這番話把薛國觀和孫傳庭心里的好奇心都給勾起來了,太子若是開了金口,那便不會是妄談的空話,定會語出驚人。
“進朝,遣人把那個木桶般過來!”
幺雞讓工匠做了一個準橢圓型的大木桶,外形就跟裝紅酒的酒桶差不多。
“愛卿看見了吧,只要裝滿一桶石油,從陜茜運到京城,本宮就五兩銀子!”
本來想說三兩,不過路途遙遠,運油的工人風餐露宿,也很不容易,還要擔心起火爆炸,姑且漲到五兩吧。
左懋第起身見到這個物件,腦子里還有些奇怪,聽到太子設置的賞金,不由心動,可陜茜哪來的甚么石油?
幺雞瞧見他的表情,便解釋道:“漢代班固所著的《漢書地理志》便記載上郡高奴縣‘有洧水,肥可燃’!宋代沈括也對同一地區作了考察和研究,并在《夢溪筆談》中有所記述,提出了‘石油’這個詞?;鹩捅闶菑氖屠锩嫣岢龀鰜淼模糜谡彰骱腿紵玫挠汀!?
這個木桶里面有個刻度,裝水只要達到刻度,那便是一百公斤,油的密度比水輕,裝油重量接近一石。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孜县|
莱阳市|
临西县|
临沭县|
河池市|
两当县|
彭水|
临朐县|
武威市|
藁城市|
梨树县|
龙口市|
通辽市|
澎湖县|
武冈市|
柏乡县|
金堂县|
卢氏县|
天水市|
昭觉县|
开封县|
繁峙县|
武鸣县|
栾城县|
如东县|
凭祥市|
城步|
嘉黎县|
乌海市|
小金县|
平泉县|
黑山县|
吉首市|
尼木县|
正镶白旗|
海南省|
雅江县|
射洪县|
遵义县|
沿河|
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