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抗菌藥物-《明末黑太子》
第(2/3)頁
想要減少因傷口感染而致死的情況發生,就要研發出對癥的抗菌藥才行,首選的就是磺胺與青霉素。
青霉素的抗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自誕生之日起便是主流抗菌藥物,不但藥效強大,而且覆蓋面廣。
天然青霉素可以通過人工培養來制造,先將產黃青霉菌在恒溫狀態下培養七至十天左右,再將生成物青霉菌孢子培養物培養24小時,然后將種子培養液培養七天,再進行萃取、脫色、蒸餾等步驟才能制得。
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制造,最短也要半個月之后才能得到青霉素。
但也就是理論上的青霉素,由于無法實現無菌栽培,最后具體得到的是什么玩意就不得而知了。
幺雞也不知道明代人要注射多大劑量的才好使,他們普遍沒啥抗藥性,打多了容易打死,打少了還不頂用,還得事先做臨床實驗才能確定下來。
還有土辦法,相傳在唐朝時裁縫會把橘子上生出的綠毛涂在被劃破的手指上,用來幫助愈合傷口。
這綠毛就是展青霉素,一種對真菌和細菌都有殺傷能力的毒藥,理論上說救人和殺人都在這貨的一念之間。
幺雞是不敢用長毛的橘子來救治己方的傷員的,估計除了少數運氣好的,大部分人都得被橘子給“啪啪”了。
而且一旦此事傳揚出去,普天之下,不論是庸醫還是百姓,都可能用長毛的橘子治病,那自己就真是殺人于無形。
培養青霉素是今后的首要任務,但的的確確是趕不上眼下救治傷員的行動了,只能用磺胺姑且替代。
磺胺也是一種毒藥,藥效比青霉素弱不少,可由于古人抗藥性不強,幺雞認為磺胺也能起到比較好的抗菌效果。
制備磺胺也不需要無菌環境,由乙酰苯胺經氯磺化、胺化、水解、中和便可制得,需要乙酰苯胺、氯磺酸、液氨、液堿這些原料。
但要制得這些原料,幺雞稍微一想,頓時感覺自己的腦袋都大了一圈……
制造乙酰苯胺需要苯胺和冰醋酸,制造苯胺需要硝酸跟苯反應生成硝基苯,加入氫氣制得。
冰醋酸由乙酸制得,乙酸可由煤焦油通過氫氧化鈣處理,然后將形成的乙酸鈣用硫酸酸化得到。
然后是如何制得硝酸、硫酸、氫氧化鈣……
光是制造乙酰苯胺,等幺雞寫完之后,又查了一遍,就需要至少十二個反應過程,這還只是造出來一種原料。
如果氯磺酸、液氨、液堿的制造過程都算上的話,要得到磺胺大概需要二十七個步驟。
只要其中的一個環節出現了差錯,最后得到的東西就不知道是什么玩意了,跟無土栽培青霉素的結果是一樣一樣滴!
所以說,一兩磺胺價值一兩金子都不為過,因為制造過程太過繁瑣了,又難以得到有效控制。
大明精通化學的人士屈指可數,土著科學家大多對物理和數學比較擅長。
幺雞寫完磺胺的制備過程,感覺自己都可以出一本關于化工方面的專業書了。
要是自己躬親示范,全程監督磺胺的制備過程的話,不出一周時間,不是被累死就是被熏死了。
全讓太監去做也不是不行,但這樣一來,自己就太不放心了,他們對大部分化學知識幾乎是一無所知。
“唉~!”
看著桌面上自己寫出來的一堆草稿,幺雞癱瘓在小椅子上,心里合計是不是先冒充一把來自艾澤拉斯大陸的巫醫,讓廣大將士嘗一嘗自己制造的綠毛哈密瓜……
只怕這水果落到自己手里最后變成了一果致百命的準生化武器,藥效比特么明代磺胺還玄乎。
思前想后,還是慢慢制造磺胺吧,這玩意起碼比人造青霉素靠譜一些。
不過水果藥也不能不造,萬一瞎貓碰到死耗子成功了呢?自己豈不是撿著了?
制備青霉素障礙是控溫,溫度差幾度都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磺胺大致就沒這么苛刻的要求了,而且研發青霉素也需要顯微鏡。
聽說薄玨在光學儀器上很有研究,據說是大明第一個制造出望遠鏡的人,等他來京城的話,就讓這貨給自己做一個顯微鏡,相信效果也不會差多少。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照市|
怀仁县|
肥西县|
太康县|
加查县|
呼伦贝尔市|
丹凤县|
册亨县|
门源|
奉化市|
奉贤区|
淄博市|
铜鼓县|
荥阳市|
晴隆县|
梅河口市|
北宁市|
古交市|
泽普县|
勐海县|
彭阳县|
雷山县|
金乡县|
北京市|
天峻县|
始兴县|
孟州市|
高唐县|
留坝县|
勃利县|
曲麻莱县|
芜湖县|
苍梧县|
巧家县|
青浦区|
郧西县|
芦山县|
漳浦县|
南和县|
霍邱县|
广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