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北境之王-《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某太子認為在光復庫頁島之后,就可以向那里大規模移珉了,之前住在島上的都是當地土著以及少量的辮子。
凡是棄暗投明的土著都可以活下來,負隅頑抗的辮子自然不在此列,是進山也好,跳海也罷,他們不愿意選擇的話,登島的明軍就會助辮為樂的。
如果能利用熟悉地形的土著把島上的辮子悉數消滅,而明軍則在旁邊加油助威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
朝廷的首要目的是占領該島,并且恢復對庫頁島的侗志,重建秩序,傳播文明。
至于辮子最后是被誰弄死的,那并不重要,哪怕南邊的蝦夷人過來打辮子也不是不行。
大明水師運送少量的登陸部隊可以,但涉及到數以十萬計的大規模移珉就顯得力所不及了,必須得找鄭老屁幫忙才行。
每艘船運五十個流珉,五百艘船便是兩萬五千人,一年運四次,年底之前便可有十萬百姓能夠上島覓食。
庫頁島的面積相當于山棟的一半大小,資源極其豐富,養活十萬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問題。
南部的煤礦可開采儲量不低于五千萬噸,每年挖出十萬噸,人均便可達到一噸配額。
除了夏天之外,秋、冬、春三季只要在屋里覺得冷,就都可以燒煤取暖。
島上的原油儲量超過五十億噸,能采出來更好,暫時采不出來也無所謂。
因為有煤燒,冬天就不會被凍死,開采量較低還可以燒柴火。
冷杉、魚鱗松、闊葉松比比皆是,不但可以當作燃料,還能作為搭建房屋的物料。
庫頁島的北部地區都是平原,在開墾之后,完全可以種植麥子和土豆,實現一年一熟。
再往北就是著名的鄂霍茨克海漁場,生產鱈魚、鯡魚、鮭魚,幾乎取之不盡。
幺雞仿佛聞到了紅燒鱈魚的味道,鯡魚和鮭魚也是很不錯的食物,起碼刺比淡水魚少得多。
像鱖魚和鱸魚這樣刺比較少的魚還行,鯉魚、草魚、鰱魚、鯽魚等品種,吃的時候光是挑刺都能煩死人。
御廚們做的時候倒是能夠剔除掉絕大部分魚刺,但也不能保證一直都不失手。
幺雞讓御廚做淡水魚比較少,原因就是害怕噎到弟弟妹妹們,一旦卡在嗓子里,想拿出來都不那么容易,還是吃海魚比較好。
石斑魚不好抓,金槍魚很稀少,但是近海的鯧魚、帶魚、黃花魚、鳳尾魚都是非常多的。
后來用拖網漁船瘋狂捕撈才算把它們給撈干凈,在本時代,近海魚類幾乎是取之不盡的。
入夏之后海鮮不易保存,等到秋季之后就好很多了。
到時候各種海鮮都可以運到京城,不光是海魚,還有蛤蜊、海螺和皮皮蝦也能吃個夠。
馬丹!
算起來,穿到古代最大的好處就是海鮮超便宜,有時根本就不花錢。
只要會潛水的,自己就能在灘涂沿岸抓個梭子蟹來吃,而且還是野生的。
春夏暫且吃兩條腿和四條腿的,等到秋冬時分,那就是吃海鮮的季節了。
面前是一大盆被煮熟了的各種海鮮,周遭是吃貨弟弟和妹妹。
一邊喝著酸梅湯,一邊咀著蘸了蘸料的海螺肉,那感覺實在是太美妙了。
從大沽就能撈到不少海鮮,沿河直接運到京城應該用不了二十四小時,就等于是當天吃到新鮮的了。
考慮到路途比較近,而且也給快遞小哥不少銀子了,這應該不算是大唐荔枝傳說的plus版了。
吃海鮮貌似不是什么勞民傷財的舉動,尤其是在秋冬季節。
從庫頁島想到吃海鮮,估計也沒誰了……
某太子打算分十年,總計向該島移珉一百萬,最低也要挪過去五十萬才行。
這么富饒的地方,距離本土又不太遠,坐船不到兩周就到了,當然要重歸大明所有。
皇太雞即便從報紙上看到了這則消息,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而已。
想要把明軍登陸部隊趕下海,辮子至少要出動兩個旗的兵力。
還得把水師戰艦悉數調往鯨海才行,不然用小舢板運兵渡海,那就是大明水師戰艦的活靶子了。
從遼北出發,能不能在兩個月的時間里走到那地方都是回事,即使到了,辮子們也只能望洋興嘆。
某太子就是要在皇太雞的后院開辟第二戰場,繼而爆了某太雞的菊花,還要讓他無力反抗自己的行動。
最多繼續入關打秋風,但對于幺雞來說,辮子再次入塞劫掠也不是第一次了,想進來就進來唄,反正也擋不住。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咱們各顯其能,各打各的,看誰先扛不住。
作為朱老六豆腐乳的奇葩后代,必須秉承祖先的遺志——誰不進攻誰是孫子!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流市|
西安市|
鄯善县|
石阡县|
黔南|
长子县|
东台市|
灌云县|
安陆市|
叙永县|
蓝田县|
项城市|
全南县|
武强县|
乌审旗|
武山县|
武山县|
滁州市|
龙胜|
琼结县|
含山县|
临江市|
阜平县|
民丰县|
五河县|
厦门市|
梨树县|
即墨市|
镇雄县|
原平市|
绥德县|
西峡县|
祁连县|
黎川县|
太原市|
建宁县|
邓州市|
香港
|
二手房|
桂平市|
长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