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戰爭成本-《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某太子對當下的遼西諸部以及畿輔地區的明軍實在是沒多大信心,指望他們能擊退辮子,甚至打幾個勝仗,就跟白日做夢差不了多少。
由于屢戰屢敗,各級將領似乎都得了“恐辮癥”,野戰不等交鋒便會望風而逃,守城的時候也是膽戰心驚,御敵比號稱“柿子軍”的宋軍還要慫。
而且再吃敗仗的話,損兵折將是不可避免的,渣明也沒有再輸下去的資本了,等到野戰主力悉數打光,指望雜牌和新軍翻盤那更是難上加難。
明軍總兵力看似不少,林林總總加起來能超過三十萬,可真能跟辮子硬碰硬的隊伍,算上勇衛營、白桿軍、秦軍等部,也就不到十萬。
一旦這部分精銳被辮子消耗完畢,大明的末日也就來臨了。
上次關外精銳被重創,直接丟掉了遼東,明軍只能盤踞在遼西走廊一帶茍活。
這次再輸一次的話,莫說長江以北部的廣大地區,就算是南方都可能不保。
某太子輸不起,朝廷也輸不起,但是怎么才能打贏咄咄逼人的清軍,每人能打包票。
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堅持跟辮子打下去,那就要斟酌行事了。
朝廷無法承受五萬人規模的慘敗,哪怕只是損失五萬炮灰也不行。
武裝這個規模的炮灰,再加上所需錢糧,少說也要四百萬兩。
幾個月之內就被皇太雞給吞到肚子里去了,那勢必將又是一次廣寧大敗。
就算能夠支撐四個月,照此成本計算,全年便要耗費一千兩百萬兩銀子。
眼下太倉豐腴,倒是能夠支持擴軍備戰,那也承受不了這種級別的巨額損失。
兵部尚書王家彥還是不希望倭軍替大明打先鋒,這未免顯得朝廷過于懼怕東虜了:“殿下,若按此戰術實施,我軍亦可速戰速決,在東虜援軍馳援之前安然撤退。”
半島地區海島極多,海岸線蜿蜒曲折,而且多為山地,并不適合東虜鐵騎在此馳騁,明軍登陸之后或有勝算,所以王家彥認為沒必要花錢讓倭軍出戰。
打仗不是在紙上想想就行,這是真的要給對方開膛放血的,幺雞對應道:“本宮事先也有此考量,不過若僅僅是在沿海襲擾,則肯定無法觸動東虜,必須深入內陸二十里方可。如此一來,勢必會與東虜守軍與援軍進行血戰,每戰無從做到速戰速決。若是戰敗,則我軍又將重蹈覆轍。故而本宮邀請倭軍助戰,若能戰勝東虜,則倭軍取利,朝廷取勢。如若戰敗,則大明毫發無損,官軍士氣不減?!?
太子的一番話倒是引起了很多朝臣的贊許,光占便宜不吃虧當然好了,誰都愿意干這種買賣。
朝廷上下都希望能在太子監國之時能夠取得一次大捷,可矛盾的是大家又不想也不敢承擔戰敗的責任。
實際上沒人能承擔得起五萬規模的敗仗,那勢必又會有一批大員被下獄抄家,跟遼陽與廣寧大敗時別無二致。
雇傭倭軍就全然沒這個顧慮了,倭軍戰敗,那也是他們的事情,與朝廷無關。倭軍戰勝,那便是朝廷調度得當,太子指揮有方了。
為了爭取更多朝臣們的贊同,幺雞繼續補充道:“從經濟角度上對比,王師若是出戰五萬人馬,作戰一年須消耗三百萬兩銀子,糧草另算。換成倭軍,只須支應其糧草,若有斬獲,至多也不過兩百萬兩銀子。尊嚴與士氣方面,適才本宮已然解釋過了。因此,雇傭倭軍在遼東半島登陸,便可讓東虜鞭長莫及,顧此失彼,若是倭軍作戰得力,達到最佳狀態,東虜便無暇在今冬入關劫掠了?!?
讓這兩家互掐,最好打到兩敗俱傷才好,這樣渣明一下子就少了兩個強敵。
戶部尚書李侍問很小心自己的錢袋子,在算計支應這方面比打麻將還小心:“殿下,如若倭軍怯戰不前,豈不徒耗糧草?”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教育|
龙川县|
微山县|
高青县|
平江县|
玉林市|
九龙坡区|
米易县|
天等县|
滨州市|
长春市|
门头沟区|
通渭县|
达孜县|
竹山县|
霞浦县|
大埔区|
苏州市|
出国|
海原县|
上思县|
江孜县|
怀化市|
大安市|
固原市|
神农架林区|
淄博市|
曲水县|
湟源县|
苏尼特左旗|
桓仁|
嘉祥县|
洛扎县|
兰溪市|
新绛县|
大姚县|
遵化市|
阜南县|
蓬溪县|
迁西县|
博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