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01章:鎮國利器-《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由于明朝末年天災頻繁,加之流寇肆虐,辮子頻繁入關劫掠,本土北方的大片農田已經荒廢或無法耕作,朝廷幾乎就在依靠南方供給的糧食來硬撐。

    某太子就必須開源節流,首先便是“開源”,借助鄭氏集團強大的海運能力,從東南亞各地購買糧食,不論任何品種,只要買得來就一律吃進。

    按照一石糧食可以養活一個成人的標準,鄭氏船隊能運來一百萬石糧食便能救助一百萬災珉,即便這些災珉無法吃飽,也不至于活活餓死。

    至少到1650年之前,小冰河的禍患都會持續下去,在本土的糟糕氣候狀況短時間內無法改善的前提下,進口糧食是頭等大事。

    朝廷上下對此也沒有異議,畢竟自家的地里已經長不出作物了,選擇從海外各國進口也是無奈之舉,哪怕是花高價買進,用來賑濟百姓是無可厚非的。

    再就是“節流”,依然要借助鄭老屁的力量,向海外地廣人稀的地方輸出人口,減輕本土的壓力,本土多十萬人與少十萬人那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運出去的這十萬人若是在本土,必然要吃飯。尤其是多為藩王與郡王的家眷,必然要霸占田地,必然要生出事端,必然要張嘴請俸,讓他們從本土消失可謂是利國利珉。

    移藩海外不但可以取消朝廷撥發給藩國的年俸,從近千萬石的水準大幅度下降,還能騰出一大片被其霸占的田地,分配給普通百姓耕種,從而減少北方各藩國的流珉。

    向北移藩是針對藩國來說的,讓藩王向北方甚至北美挪移是有利于帝國的大戰略,這樣能將“豬群”的控制區最大程度的向外擴張,同時增加戰略緩沖空間。

    這些地方即使糧食不能高產,也可以通過打獵和捕魚來獲得食物,對移居到北方各地的子珉來說,只要不用向朝廷繳稅,其實吃飽并不是多大的難事。

    向南移珉就與各藩國無關了,因為南方都是富庶地區,“富庶”是指糧食高產區,農作物一年兩熟是很輕松的,這對朝廷是極為有利的,必須將這些地區直接控制在手里。

    譬如海楠與寶島這兩塊地方,如果作為藩國的話,那朝廷是半點好處都得不著。若是變成直轄區域,每年光是糧食稅收便可收獲數十萬石,乃至上百萬石。

    “本宮素聞愛卿疏財仗義,樂善好施,得知老家受災,便向寶島移珉。本宮以為愛卿做得非常之好,不但要做,而且要經常做。寶島沃野不下數百里,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朝廷有意在此設置直隸區,進行大規模移珉,進而全面開發寶島。鑒于寶島與閩南隔海相望,往來運輸也較為便捷,本宮以為每年運輸五十萬子珉當是不難實現吧?”

    從福健各港口到寶島的距離都不遠,尤其是還可以把澎湖作為中轉站,這樣轉運移珉就更加高效和安全了。

    再說不是海上遠距離運輸,中小型船舶也能參與其中,除了臺風季外,晝夜不停,向寶島輸送數十萬人并不是什么天大的難事。

    福健本來就多山少地,加之內陸干旱,災珉也不少,否則鄭老屁也不會親自掏錢賑濟鄉里,甚至幫助老鄉移珉寶島了。

    寶島雖然與福健處于同一緯度,距離也不算太遠,可是作為海島,擁有足夠的降雨,這就非常重要了,只要有了充沛的降雨,莊稼就會有不錯的收成。

    將寶島作為糧食基地再合適不過了,尤其是便于海運,從這里將糧食裝船起航直達大沽,就能減輕漕運的負擔了。

    “啟稟殿下,以臣看來,只是紅夷已然霸占大員島,并以此為據點,向周遭擴張。在海上更是往來穿梭,其戰艦橫行無忌。臣之船隊與其血戰數番,雖略有斬獲,可未能撼動其根本,臣惶恐難以順暢實施朝廷之政令。”

    鄭家若是傾其所有,倒是可以重創荷蘭艦隊,但鄭芝龍并不打算這么做,因為短時間內無法獲得很大的既得利益。

    若是荷蘭紅夷記仇的話,非但會在東南水域劫掠鄭家的商船,阻撓鄭家在南方各國的貿易,還會組成艦隊北上復仇,這對鄭家來說就是麻煩事了。

    之前的數次交鋒,尤其是“料羅灣之戰”全然是荷蘭紅夷欺人太甚所致,尤其是與劉香勾結起來,妄圖進行反撲,他是不打不行。

    如今荷蘭紅夷對鄭氏的實力有了深刻的認識,已經承認了自己在海上的霸權,雙方還算相安無事,和氣生財,也就沒必要大動干戈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丰县| 高平市| 临泉县| 宁强县| 共和县| 右玉县| 庆阳市| 红桥区| 阜城县| 武乡县| 湾仔区| 恩平市| 双鸭山市| 安宁市| 潍坊市| 孟村| 潜江市| 通州区| 富顺县| 大同市| 增城市| 伊金霍洛旗| 沁源县| 龙海市| 佛坪县| 陵水| 济宁市| 大名县| 和平区| 集安市| 中超| 柳河县| 石景山区| 嫩江县| 宜兴市| 汝南县| 淅川县| 徐闻县| 山东省| 商丘市| 铜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