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逃往鄧州-《明末黑太子》
第(3/3)頁
馬科擁有一萬五六千人馬,馮舉和苗有才加起來也能出兵五千。
三千打兩萬,對方還有數千馬卒助陣,取勝幾率真是微乎其微。
就算僥幸趨勢,如何能夠在對方馬卒追殺之下逃往鄧州?
少數將領倒是可以騎馬疾馳,那大多數步卒該當如何?
張琮不認為眼前眾人會抱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舍棄掉麾下士卒,只身北逃。
諸將面面相覷,也知道張琮說言不虛,確實是這么回事。
逃又逃不掉,打又打不過,好歹對方也是洪少保派來的官軍,重新為朝廷效力不算丟人現眼。
“……我等愿追隨協戎歸降!”
投降是眼下唯一的出路,照信上所言,只要賣力去打張獻忠,洪少保便可對大伙既往不咎,這就是眾人最大的指望了。
至于老上司左良玉,他死活與否皆與眾人無關了,這個鬼世道,自己能茍活下去就不錯了,哪還顧得了旁人?
“諸將深明大義,識得大體,本將甚慰,這便送諸位過江與洪少保相會!”
馬科做了兩手準備,萬一張琮回不來了,要么是對面不同意投降,宰了這廝,要么是張琮詐降,死心塌地為左良玉賣命。
他便讓迫擊炮營在左軍正面布置炮位,一旦情況有變,便可立即發炮,為大軍進攻提供火力支援。
只是左軍終究是些擅長魚肉百姓的貨色,面對如此形勢,多半沒有一戰的勇氣,進而選擇繳械投降了。
也怪不得他們如此行事,左軍從上到下都知道左良玉父子已然失勢了,能夠早日棄暗投明,給自己尋個出路才是正道。
繼續負隅頑抗的話,那就要被外面的人馬給圍攻了,剿寇死算戰歿,身為官軍,跟著左良玉被另一股官軍給宰了,這算什么?內訌火并???
不管左良玉與眼前這些降將是怎么想的,馬科倒是很高興能夠迫降三千多左軍將士的,在沒大舉進剿流寇之前,也算是大功一件了。
“追軍已近!總戎迅速渡河!”
參將郝效忠已經在對岸眺望了,見到左良玉帶兵來到了淺灘,立即招呼起來,此處水深僅為四尺,河水清澈,幾近可以看得河底的石頭,確系一處上佳的渡河地點。
遠處大約半里地的位置變得煙塵滾滾,隱約能夠聽到“莫讓左賊走脫”之類的狠話,左良玉聞聲,扭頭看了一眼,便急忙渡河。
本營的步卒能否及時跟上,左良玉已然對其不抱太大希望了,張琮所率的三百騎倒是有機會另尋良機與自己匯合。
眼下就這千余馬卒可以倚仗了,若是再折損些兵力的話,即便到了河楠境內,想要抵擋官軍的追擊也很難了。
好在親兵俱在,他們的坐騎都放著不下千八百銀子,有的更是攜帶了不少黃金,加起來有數萬兩之多,也是左良玉能夠東山再起的本錢。
哪怕輔兵死光了,親兵都不能死,沒了這些護主的親兵,以及他們身上的家當,左良玉逃回鄧州,也無力招兵買馬了。
河楠災珉甚多,等過去之后,定要招募上萬人馬,先攻開封,后克洛陽,屆時自立為王,割據河楠,讓朝廷與太子如坐針氈。
既然已經翻臉了,那就做得徹底一些,左良玉也不想再屈于人下了,皇帝已然不省人事了,由年幼太子監國,對自己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天賜良機。
若是借洪承疇剿寇之機,在河楠做大,乃至進兵陜茜與山茜二地,由此改朝換代也說不定,太祖朱元璋不就是借元末流寇四起之時而擁兵自立的么?
既然行乞出身的朱元璋做得,自己這個堂堂的總兵官便亦可做得,甚至比那個姓朱的乞丐做得還要好不少!
能夠平安渡河,使得左良玉的心思又活泛了起來,只要再過一條河,便能鄧州境內了。
為今之計,先找個地方伏擊追兵,將其擊退之后,再騙開城門,殺入城內,洗劫一番,便可全身而退。
張獻忠不是已經復叛了么?
洪承疇八成是不敢放任其坐大,而調動大軍來追擊己部人馬的。
只要他不派兵追來,光憑身后這點兵力,便無法置自己于死地。11...看書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藍色中文網”,即可第一時間找到本站哦。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贡市|
宣汉县|
霍林郭勒市|
来凤县|
延长县|
威信县|
灵川县|
宁南县|
芷江|
柞水县|
新河县|
阳泉市|
阿荣旗|
梁河县|
凤山县|
杨浦区|
东乡族自治县|
济阳县|
积石山|
麻栗坡县|
铅山县|
桐梓县|
孟州市|
长汀县|
宁津县|
西峡县|
宣武区|
古丈县|
太原市|
家居|
龙川县|
元朗区|
乐昌市|
五峰|
五寨县|
丹阳市|
南平市|
四子王旗|
桐庐县|
肥东县|
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