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498章:籌謀遼西-《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衛所制”即“軍戶屯田制”是明初朝廷得以穩定時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明太祖朱元璋犒賞全軍士卒的主要方式之一,也讓其實現了“養兵百萬卻不花一文”的豪言壯語。

    經過連年征戰,終于內滅勁敵,外驅北元,在天下大定之后,囊中羞澀的朱元璋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便是大片的無主之地了,而且可以實現兩全其美的目的。

    一來能夠使得數以萬計的士卒們安心戍邊,得到數十畝土地幾乎是絕大部分普通士卒的終身夢想,只有手里有了土地,軍心與珉心都才能被徹底安撫住。

    二來隨著邊境附近的大量荒地被開墾,各個衛所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也能大幅度地減輕朝廷的負擔,否則必將節外生枝,重起禍端。

    然而這套較為高明的策略在明末激烈的土地吞并進程之后就完全失靈了,軍戶的土地大部分都被宗室、勛貴、士紳所霸占。

    加之朝廷時期欠餉與頻繁的天災,使得大量軍戶淪為了既沒有土地,又沒有收入來源的可憐災珉。

    康雞六年的全國土地統計數據為一千萬頃,而張居正的測量結果是七百萬頃,與《明神宗實錄》記載的一千萬頃相差三百余萬頃。

    可見數據是基本屬實的,這個差額就是衛所所擁有的土地面積,而在當下,幾乎都被通過或明或暗的方式給侵吞掉了。

    但早了實際辦案時,幾乎變成了一筆糊涂賬,因為原本擁有土地的正主已經或死或走掉了,鳩占鵲巢的家伙便得以有恃無恐了。

    眼下朝廷也沒有足夠的人力和時間來逐一審理各地層出不窮的土地侵吞案件,唯一所能作的就是將奴爾干都司境內的大量土地另行撥發給士卒的家眷。

    由于地處偏遠,所以這次要比本朝初期的賞賜力度更大才行,但凡前往“北地”作戰的士卒,只要家眷愿意隨同,都可以得到百畝土地。

    某太子相信手里嚴重缺兵的藩王們也會同意這個辦法的,讓他們主動往外掏錢是不大可能的,只能拿大片的土地來換取人心。

    而且某太子也擔心位于“北地”的各個藩國實力較為孱弱,抵擋不住咄咄逼人的沙俄軍隊,甚至遭到被滅國的下場。

    采用屯田之策,起碼能夠守住西太平洋沿岸的地盤,從而令藩國實現縱深百里的幅員還是可行的。

    關于稅賦,朝廷也與藩王達成了一致,以便吸引百姓移居海外,但凡藩國土地,百姓在三年之內耕作,享受免稅待遇,四到六年可以上半稅,六年之后藩國只收兩成稅。

    所收稅費皆歸藩王所有,朝廷永久不取一分一厘,藩國若有意采購本出出產的各種商品,可用易貨方式交換,具體種類、款式、價格與數量屆時由雙方供同商定。

    隨著衛所兵戰力愈發低下,某太子也不想再花大把的銀子來對其進行整編訓練了,索性分期分批安排他們移居海外,塞給各出的藩王們,正好可以投其所好。

    從遼西的糟糕情況來看,此舉就非常可行。

    只要皇太雞的大軍出動,在本地屯田的衛所兵就只能收縮到各個據點里惶惶不可終日,眼睜睜地看著辮子們收割他們的莊稼。

    假如糧食都是給辮子們種的,讓辮子們吃飽喝足再打進關內四處劫掠,那在遼西境內這樣的屯田還有何意義可言?等同于資敵!

    在遼西戰區寧可不種莊稼,也不能讓辮子們在秋收時將莊家都給收走,對朝廷來說,這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遼西雖仍有七萬人馬,但早已喪失了與辮子進行野戰的決心和勇氣,只能全年實施龜縮戰術。

    大部分小據點在辮子造出大量的紅夷大炮之后,也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標靶,隨時都有可能被攻陷。

    主動放棄這些豆腐一樣脆弱的眾多小據點是當務之急,估計老王頭正在著手督辦此事,不過周期會比較長。

    不少關外軍戶仍舊抱有僥幸心理,以為能夠搶在辮子來臨之前可以完成收割,在寧遠以南還好說,寧遠以北至錦州地區都屬于危險地帶。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年县| 武强县| 中牟县| 泾阳县| 四川省| 苏尼特左旗| 射洪县| 绥中县| 新安县| 从江县| 临西县| 普陀区| 呼玛县| 永嘉县| 资中县| 双桥区| 合作市| 锡林浩特市| 辰溪县| 二连浩特市| 延寿县| 清丰县| 全州县| 桓台县| 南安市| 岳阳市| 靖西县| 远安县| 荃湾区| 弥渡县| 武鸣县| 通山县| 涞源县| 金阳县| 新源县| 共和县| 松溪县| 新和县| 巫山县| 陈巴尔虎旗| 安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