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一敗涂地-《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勞薩畢竟是經過戰火洗禮的將領,具備很強的洞察力與應變能力,他知道平地上好挖坑,但狗蠻子再卑鄙無恥,總不能把坑挖到山上去吧?
于是便下令所部沿著土坑往山上沖,爭取可以繞過去。
只不過勞薩下令的方向是往案子山那邊,而非二龍山這邊。
這么做的話,所部進可以與貝子爺的人馬匯合,退可以先行撤離戰場。
從旅順突圍到繞道馳援,勞薩在短時間內所作的兩個重大決定都是非常正確的。
但在緊要關頭,運氣卻站在了對面……
倭軍則吉日出征是很有玄學道理的,海上沒有遇到臺風,登陸之后打得也是順風順水。
比起屢次征倭折戟灘頭的檬古大軍,可是不知道要幸運了幾萬倍!
勞薩率部調頭西進,正好碰見綜合戰斗力最強的倭軍第一軍。
論數百人的戰斗力,第一軍不見得比得過其他大名麾下的人馬。
但論整體實力,隸屬于德川大將軍麾下的第一軍無疑是出征的五個軍里的翹楚。
因為都聽命于阿部重次一人指揮,為此德川大將軍還特意賜予了這位老中一面扇子作為兵符。
上面寫有德川大將軍親筆提的五個字——卿言即軍令!
這就是意味著德川大將軍委托阿部重次全權指揮他的人馬,若有人敢違抗命令,阿部重次便可先斬后奏。
第一軍的定員不多不少,正好一萬人,其中包括五百馬戰武士,三千五百武士,一千長槍足輕,三千鐵炮足輕,以及兩千仆役。
除了自行攜帶的五十門小型佛郎機之外,阿部重次還分配給其二十門虎蹲炮,這樣一來,其近戰火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加強。
包括所有仆役在內,有四千人現駐扎在旅順口以西,余下六千都被阿部重次調來參加對清軍援兵的圍攻戰斗。
倭軍各部都缺乏戰馬,使得第一軍里的五百馬戰武士有過半的坐騎還在運輸的路上,先得轉運至濟州島,然后再運抵戰場。
支援二龍山戰場只能以步兵為主,確切的說,過來的全都是步兵,只不過按身份分為武士和足輕而已。
這支部隊由阿部重次親自指揮,不同于其他軍里的紛繁旗幟,統一打著印有德川家紋三葉葵的黑色指物,配合全員披掛的黑甲,尤其威風。
由于德川大將軍較為富裕,軍費常年保持在較高的水準上,使得所部的裝備自然也是非常之好。
從武士們大鎧到足輕披掛的“陣笠”、“胴”和“草摺”都是鐵做的。
少有大名能夠保證如此規模的披甲率,不少人只能確保麾下武士的裝備,給次要的足輕裝備木甲或者竹甲而已。
從一個方面來說,部隊的披甲率就是大名實力的體現,用竹甲和木甲,那就是濫竽充數,也就比不穿好一些罷了。
第一軍在接敵之際正位于土坑中部偏南的一側,完全來不及后撤,更沒時間現挖橫排土坑用以遲滯清軍騎兵大隊的突擊。
好在部隊訓練有素,又是在平原上,視野很好,見到清軍來襲,能迅速做好結陣御敵的準備。
倭軍沒有攜帶大量的戰車,只有少量拼裝好的戰車上搭載了佛郎機和虎蹲炮而已。
結陣也很簡單,外層是長槍足輕和持盾足輕,而后是鐵炮足輕,可以用和弓進行曲射的武士位于最內層。
持盾足輕就是鐵炮足輕,鐵炮暫時交給同伴,他們往前一站,也不用打,蹲在盾牌后面就全是完成本職工作了。
“五喋~!”
“啪啪啪啪啪……”
暫時無法在一線部署火炮,第一軍便先行用鐵炮阻擊清軍騎兵的強勢推進。
隨軍北上的鐵炮足輕有兩千人,其中五百人變成了持盾足輕,余下的部分正好可以被編為三個部分,實施三段擊戰術。
位于正面的鐵炮足輕有五百人,每次可以有一百六十人左右進行齊射,在百步的距離,命中率也只能維持在射翻十來個敵人的水準上。
眼見無法成功遲滯清軍騎兵,阿部重次放下望遠鏡,便下令從兩翼各調集三百鐵炮足輕,用來加強正面防御能力。
在正面部署了總計一千一百鐵炮足輕,見到清軍騎兵大隊人馬已經逼近了本陣,阿部重次便下令后調來的鐵炮足輕放棄三段及,改為集火齊射。
在不到五十步的距離,加上后排一千武士們用和弓進行曲射,使得倭軍的阻擊火力突然變得異常兇猛起來。
彈雨與箭雨瞬間合二為一,迎面撲來,將沖殺過來的清軍騎兵頓時打得人仰馬翻,死傷了超過百人之多。
帶著二百多八旗兵率先沖陣的牛錄章京輝蘭身中兩箭一彈,沒有立刻斷氣,但身子墜馬之后,脖頸部位觸地折斷,便當場斃命。
“轟……”
裝填完畢的虎蹲炮開始競相開火,又斃傷了不下數十名騎兵,也讓梅勒章京勞薩率部發動的沖鋒,在一個回合之后,便變成了強弩之末。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象州县|
澄城县|
辽阳县|
称多县|
板桥市|
宕昌县|
安西县|
滦南县|
莎车县|
巴青县|
察隅县|
定安县|
宝山区|
房产|
都昌县|
温州市|
泽库县|
平塘县|
龙泉市|
普洱|
阿拉善盟|
鲁甸县|
正镶白旗|
合川市|
金平|
东海县|
巴东县|
榆林市|
博湖县|
延吉市|
仙桃市|
定南县|
依安县|
江山市|
临高县|
垦利县|
祥云县|
康定县|
新龙县|
阳谷县|
望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