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后方緊吃-《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除此之外,多鐸還遣人向尚可愛要來了隸屬于天助軍的八百包衣阿哈,加上前線的人馬,右路的進攻兵力重新超過萬人以上。
其中八旗大兵便達六千人,不論從質量還是從數量上,決計可以進攻盤踞在山頂妄圖繼續負隅頑抗的狗蠻子。
然而多鐸得到的戰報是帶有極大的水分的,因為損失太過嚴重,前線的統兵將領都不敢如實上報情況。
只能期待再突破蠻子一道防線,再向豫親王報告實情,好將功折罪,否則直接說出來,不挨鞭子才怪。
正在山嶺里整頓休息的八旗兵算上馳援過來的援軍,合計僅為不到四千,其余都多半負傷,與狗蠻子鏖戰了一個多時辰,現在身上是又累又疼。
本來就是夏季,是役還是攻山行動,在身披雙層乃至三層甲衣的情況下,跑了幾里山路又拼殺了數番的八旗兵都會加速體內的水分流失,進而透支體力。
比起駐守在陣地上以守株待兔的“明軍”,一直處于仰攻與追擊階段的清軍士兵的體力就與其相差太多了。
每個八旗兵都是弓馬嫻熟,上馬能馳騁,下馬能廝殺,以前八旗各部的戰術都是繞行環射,待發現明軍的破綻之后,再行結隊沖陣。
最糟糕的時候也是策馬沖至陣前,再下馬與明軍拼殺一番。這樣可以節省八旗兵大部分體力,以用于白刃戰。
可是在老鐵山地區,這招就完全行不通了,因為老鐵山東西兩側的平原地帶都是濱海的。
一旦靠近海邊,那就意味著會遭到海上數百艘戰船的猛烈炮擊。
八旗兵的本事再大,縱有成千上萬,也難敵對面的數千門火炮。
想要避開海上的炮擊來攻山,唯一的辦法就是下馬步戰上山。
其實策馬上山也是可以的,但是只要明軍用火炮等武器炸傷馬匹,那后面徒步攻山的八旗兵就要遭殃了。
而且山上本身就躺滿天助軍士兵的尸體,幾乎遍地都是障礙物,走路都很困難,策馬上山幾乎不大可能成功。
為了避免傷及己方士兵,不論是多爾袞還是代善等人,都下令己方的八旗兵都要下馬步戰。
在平原上,身披重甲的八旗兵憑借強悍的身體素質與堅韌的毅力,還能堅持兩個多時辰,但是到了山地作戰時,也就能堅持一個半時辰就得緩上大半天時間。
數番攻擊都沒能得手,鑲白旗的八旗兵只能折返到已經占據的山嶺上休息,再想沖殺也要等到上午來臨的時候。
清軍還不知道,比起一次沖殺二百米遠,做五次二十米折返跑要累的多,而他們此前就是再用這種打法在攻擊“明軍”的陣地。
沖上去,被打回來!
再沖上去,又被打回來!
每次折返的單程距離超過五十步!
體力再充沛的八旗兵,連續做這么數次之后,也會累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意起來了。
更讓清軍無奈的是,此處的山上沒有水源,再喝光了自身攜帶的水之后,一群人都只能指望讓包衣阿哈們送水上山。
沒有水,哪還有體力作戰?
身強力壯的八旗兵也扛不住沒水的情況。
身處前線的八旗將領們已經遣人向豫親王多鐸請求,給予他們足夠水、食物、火藥與大炮,外加援兵。
滿足這些條件才有希望攻取對面的被“明軍”霸占的山嶺,否則即便是用人命來填,也難有戰而勝之的把握。
這里雖然屬于大清國的地盤,但是對此地的了解程度,手握合訂本地圖的倭軍要比對手清楚得多。
老鐵山的第二道山嶺呈木梳狀,在一條東西走向的主山嶺之下,是七道南北走向的從山嶺。
而且是西低東高,所有海拔高的山嶺仍然控制在倭軍的手中,忙活了好半天,也僅僅打下來西側一些地勢較低的山嶺而已。
聯通第一道山嶺的地方海拔相對較高,也就是清軍一直妄圖奪取的目標,可倭軍也知曉這里的重要性。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夹江县|
娄底市|
阆中市|
同心县|
巩留县|
巴林左旗|
射阳县|
富锦市|
乌拉特中旗|
邵东县|
定南县|
寿宁县|
东丽区|
大兴区|
教育|
横山县|
安远县|
海林市|
郎溪县|
大城县|
鱼台县|
凉山|
高雄县|
湖南省|
上饶县|
海门市|
清苑县|
临沭县|
五寨县|
越西县|
灵寿县|
沾化县|
南充市|
乌兰县|
固安县|
阿拉善右旗|
库车县|
清原|
西华县|
德阳市|
贵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