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吃住之差-《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鄭芝莞所指揮的船隊歸航之后,倒是給崇國上下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出來挖礦,沒了順風船可坐,就得走路回去了。
除了崇王朱由樻、懷安郡王朱由札、河陽郡王朱由材等極少數有馬之人外,包括兩千礦工在內,其他人就必須“始于足下”了。
但礦工們是很高興的,在不到兩千時間,就賺到了五兩銀子,雖然銀子還沒領到,可既然崇王發話了,必定是金口玉言,不會反悔的。
新封地除了較為荒涼,還需自行搭建房屋之外,那里都比本土好,尤其是可以吃到魚肉,那真是跟做夢一樣。
不少百姓一年到頭,嘴巴都沾不到丁點葷腥,能一下子領到一條大魚,能直接激動到掉眼淚的程度。
河南是災區,而且常年遭災,朝廷鎮撫不濟,糧價高到六七兩銀子一石,工匠們辛辛苦苦做工賺來的錢還不夠一家老小吃飯的,哪還有余錢去買肉。
一個月能賺二兩銀子就頂天了,折算下來不過五十斤米,一家老小吃完也就不剩啥了,子日過得緊巴巴,還不能吃飽。
就這活還有人競價搶著干,對方給一兩半銀子就不錯了,都得謝天謝地,把雇主當成真正的衣食父母來供著。
工錢低,糧價高,在這種畸形掛靠的驅動下,加之天災不斷,莊稼絕收,導致越來越多的農珉淪為災珉。
匠師多半都住在城里,但迫不得已,不想窮死餓死,最后也就選擇跟著崇王前往京城了,起碼那是天子腳下,不像中原這般凄慘。
萬萬沒想到背井離鄉,從本土到了新封地之后,還過上了不愁吃飯的好日子,絕大部分匠師以及他們的家眷連想都不敢想。
他們更沒聽說過海外有這種地方,只有在親眼目睹之后,才開始相信。見識到島上肥沃的土地之后,眾人更是將堪察加半島視為世外桃源了。
“命船工迅速修補破損船只,以便盡快出海捕撈海鮮!”
“是!王爺!”
送走了船隊,又安撫好了礦工,崇王朱由樻便將重點放在了修船上面,鄭芝莞送給自己的這些船可是吃飯的物件,千萬不能有閃失。
經過一番清點,供有大船六艘、中船十七艘、小船二十八艘,總計五十一艘,這可是現成的漁船,比自己造船要快多了。
平均一艘船一天捕撈二百斤海鮮,船隊的捕撈總量便可達到一萬斤以上,刨去分發給崇國百姓的部分,還能攢下一些。
朱由樻的初步計劃是捕一天的量,便可以讓子珉們吃一天,自己再存一天的量,以供過冬食用,若是能存兩天,甚至更長時間那就再好不過了。
只要天氣允許,那么海捕一天都不能停,否則百姓們便會迅速消耗掉自己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肉食。
朱由樻十分重視自己的海捕船隊,從礦區回來,第一件事便是看看今日的收獲如何。
船隊并未裝載人員從礦區返航,而是直接去捕魚去了,畢竟這時候魚比人重要多了。
用寶貴的漁船運礦工回家,從而耽誤半天時間,在朱由樻看來便是天大的浪費了。
“啟稟王爺,此番出海,船隊供捕撈魚七千兩百余斤,蟹一千一百余斤,蝦一千五百余斤,貝三千二百余斤,總計逾一萬三千斤。”
“好!甚好!”
盡管帶殼的海鮮占了將近一半的重量,不過在鄭芝莞的船隊離開之后,海捕仍能超過萬斤,已經讓朱由樻非常欣慰了。
“傳本王命令,給人發一斤魚,每戶發一只螃蟹、一只蝦、兩個貝!”
“是!”
魚可以晾曬成魚干,帶殼的就很難這么做了,一旦曬成了干肉,那就只能做湯了,很明顯剛捕撈上來的海鮮更適合燉與蒸,做成干肉便浪費了。
海捕隊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與朱由樻提供的豐厚待遇是分不開的。
首先,根據每船的捕撈量,海捕隊每名成員都是有提成的。
一船若是捕撈一千斤海鮮的話,平攤到十名船員身上,每人便可得一百斤的捕撈量。
每斤海鮮價值一錢,一百斤便是一百錢。
看著是很高,但也不是天天都能出海。
一個月能出海二十天,也就能月入二兩銀子而已。
但除此之外還有添頭,在海上吃飯,船員們都可以吃海鮮,只要吃的不太過分就行。
再就是岸上百姓們領取海鮮的標準,船員們也可以享受得到。
能賺錢、吃飯、領肉,這差事等于三項合一了。
從汝寧那邊來的漁珉就從來沒見過如此好的差事,與如此高的捕撈量。
中原地區的河流幾乎都已經斷流了,汝寧地區的漁珉也就全都失業了。
要么跟著崇王或者汝寧郡王去京城,要么便會淪為食不果腹的流珉,最后慘死。
在天災之下,工匠們還得勉強度日。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山县|
凌云县|
霍山县|
岳普湖县|
行唐县|
嵊泗县|
黄骅市|
德惠市|
肇源县|
平利县|
历史|
新河县|
阳信县|
高州市|
永仁县|
莱州市|
徐水县|
衡阳市|
崇文区|
通许县|
贡嘎县|
义马市|
疏勒县|
肇州县|
盐城市|
南涧|
阳东县|
兰西县|
榆林市|
兰西县|
沾益县|
湘西|
孝义市|
肇源县|
锡林郭勒盟|
平果县|
云梦县|
慈利县|
清远市|
贵溪市|
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