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耕戰之法-《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范文程能想出在大清腹地開荒種地的法子,完全是受了那魔童的啟發。
蠻明可以堂而皇之地將諸多藩王連同其藩國,都移藩到海外多地。
那么大清的國土在眼下雖然比蠻明小得多,可也不乏可開墾之地。
若能在原亦東河衛等地區開墾出百萬畝,甚至千萬畝良田,往后大清國再也無須為糧食而發愁了。
有了糧食便可控制住檬古與包衣了,更無須指望叩關來得到糧食了。
開墾一百萬畝土地,每畝收成一石,每年收獲七成,便是七十萬石。
基于此額翻十倍的話,可是將達到七百萬石之巨!
按照五石糧食養一個步兵來計算,屆時大清國實現帶甲百萬,決計不是白日做夢了!
只不過讓鮑承先那廝搶了風頭,不過也好,讓自己免去了遠離京城,監督開荒的苦差事。
皇太雞對此事是極為贊同的,因為最早在今年秋季便可獲得第一批糧食了。
頭一年先讓包衣及其家眷實現自給自足,第二年朝廷便可從中獲益了。
聽到北上開荒的建議,皇太雞甚至覺得有些后悔。
要是早兩年提出來,豈不是現在大清都無須為糧食而發愁了?
北邊何止能開墾出一百萬畝?
哪怕是一千萬畝,甚至一萬萬畝都是綽綽有余的!
如此一來,包衣便不會再成為大清的負擔了,都可以去開墾荒地。
一名包衣可以開墾十畝、二十畝、五十畝,甚至一百畝!
朝廷只負責收糧,開墾土地面積越大,對大清自然是越發的有利!
故而商定此事之后,在鮑承先另行之前,皇太雞還特意叮囑其,一百萬畝只是最少定數,往上不設上限。
能開出兩百萬畝,甚至三百萬畝土地,自然就更好了!
當地飛禽、走獸、河鮮均可獵來食用,以解前期糧食不足之困難。
對于這些漁獵所得,均歸包衣及其家眷所有,官吏與將士不得搶奪。
想吃就去自己打,連獵物都搶包衣的,大清便不需要花錢養著這些混吃等死之輩了!
一切準備工作都是為了調動包衣們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讓開荒大業盡快成功。
因為眼下大清國已經開墾出來的良田均在遼南地區,幾乎環繞遼東灣沿線。
皇太雞有種預感,往后那魔童會經常派遣艦隊攜帶大量兵馬前來襲擾己方的產量區。
一旦連最基本的口糧都無法保證能夠收獲,大清國便距離崩潰為期不遠了。
能在后方腹地開墾出百萬畝良田,便是最好的防備措施。
過了遼北的山區,再往北上千里,都是一望無際的平原。
皇太雞認為這片地區往后均可以開墾出來,作為大清國的產量區。
在諸事順利的情況下,朝廷每年收獲上百萬石糧食絕非戲言。
若是沒有蠻明派兵襲擾,而諸事不順,便是人為原因。
這便是皇太雞賜予鮑承先極大權力的原因所在,膽敢蓄意破壞開荒,便是大清的罪人,定然要嚴懲不貸!
為調動各旗旗主的積極性,剛開始都是按照十旗來計算用來開荒的包衣與土地面積的。
各地都提供了一萬適齡包衣,便意味著可以得到利益均沾的待遇。
如此大家都嘗到了甜頭,往后也就無人再阻攔北上開荒了。
敲定之后,皇太雞便讓鮑承先攜帶十旗的包衣在三月末便出發。
走了半個多月,來到地圖上的既定區域,開始給包衣們進行劃片。
每一千人為一大隊,設大隊長一名,副大隊長兩名。
每一百人為一中隊,設中隊長一名,副中隊長兩名。
每二十人為一小隊,設小隊長一名,副小隊長兩名。
分隊之后便利于管理,也容易對抗可能出現的野獸了。
包衣不光自己前來,還攜帶了家眷,使得開荒總人口達到三十五萬左右。
鮑承先還別出心裁,想了個新的獎勵辦法。
那就是只要按朝廷的規定,完成本年度的開荒面積,并在秋收之后,可以實現自給自足。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口市|
建德市|
军事|
隆安县|
弥渡县|
轮台县|
鸡西市|
磐安县|
漠河县|
白山市|
宣武区|
安西县|
马山县|
慈溪市|
合作市|
罗江县|
盐源县|
双峰县|
上高县|
扬州市|
固始县|
宁夏|
分宜县|
太原市|
安溪县|
西峡县|
卢龙县|
乡宁县|
廊坊市|
达州市|
红桥区|
阜阳市|
田阳县|
西城区|
五常市|
临颍县|
瓮安县|
图木舒克市|
佳木斯市|
漳平市|
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