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東西帝國-《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要同時滿足某父皇、鄭芝龍、德川二貨大將軍、關外的檬古部落、普特曼斯,加上北方八隅,這六部分的訂單是很困難的。
好在大明,特別是畿輔一帶勞動力充足,不論是游手好閑的懶漢,還是無所事事的婦女,數量都不少。
不算軍火工廠,某太子光是在珉用領域,便已經擁有三十五家公司下轄上百家工廠,多半集中在大內以及外城、中城的開發區內。
光是從某太子這里領錢糊口養家的工人便高達五萬多,出于實際考慮,發放薪水也采取了靈活措施。
一般不似官吏與軍隊的月薪制,而是半月薪、周薪,在可以計件的工廠,能每天領取計件工資,到了下月初,工人再領上月的全勤獎金和基本工資。
只要每周工作六天,且不出現大的疏漏或錯誤,即使是一名女工,月收入也不會低于一兩五錢銀子。
在某太子的工廠做工,收入有保障,而且免費提供午飯,外地來的工人可以住宿舍。
要是加上兵工廠的部分,工人規模穩穩超過十萬,算上軍隊與廠衛便達到二十萬之巨。
一人養活三個家人的話,總數不八十萬,超過京城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
在某太子反復清理蛀蟲之后,以農業為生活來源的人數已經大為降低。
頭腦靈活的人都把自家的土地轉包出去,要么在城里務工,要么投資經商。
到了崇禎十五年,在京城注冊的各類公司總數超過兩千家。
盡管每個行業都是商會,以鹽、茶、糧、瓷、絲(布)、鐵、酒、糖這八大類為主,壟斷市場的情況較為明顯。
外人很難進入賺錢,最多做做他們的下游分銷商和代理商,京城的人工肥行業更是被大名鼎鼎的四大糞閥徹底壟斷。
但新興行業的準入門檻很低,譬如石灰產業,只要手里有礦,那就能賺錢。
這個行業里,因為發現一處新礦,而一夜爆富的人并不少。
只要某太子堅持強化京城的衛生情況,城外各礦里的石灰就永遠不愁銷路。
以前蓋房子勉強算是個行當,但能成為與大鹽商、茶商、糧商并駕齊驅的公司,很多人連做夢都是不敢想的。
首先是某太子為了安置東宮衛隊將士們的家眷,讓工部尚書張國維在中城蓋了一大批安居房。
盡管是平房,格局也很簡單,但架不住規模大,哪怕一套就賺十兩銀子,一千套蓋起來,也能凈賺上萬兩之多。
后來由于東虜從地洞入城,內城的漕河西岸被大火化為一片廢墟。
某太子決定重建這一帶,但因為之前當場死過很多人,老住戶根本不愿意回遷。
有鑒于此,某太子便決定用市價買下這一帶,當然只是買地皮,房子都被大火燒沒了,就不用付款了。
老住戶都樂不得地拿錢走人,再也不愿意回到晚上容易鬼哭狼嚎的破地方了。
之前有很多官兵都白蹭了某太子出錢舉行的集體婚禮,婚后要么租房,要么典房。
某太子便打算將這片廢墟利用上,建成官兵宿舍,只要服役時間達標,或立下戰功,或為國捐軀,就能直接得到房契。
當兵的不會介意住在這里,這可是不花錢的房子,而且是太子爺出資,能白蹭就不要自掏腰包。
由于全鋼筋水泥房子的質量還有待長期檢驗,這一帶的房子都是鋼筋混凝固的承重結構,但地板是木制的,減少出現垮塌砸死人的情況發生。
本著最大限度地利用單位面積的原則,蓋得住宅都是三層樓,沒有四層樓,因為頂樓的數字不吉利。
這種房子在外觀上,與舊式樓房區別不是很大,但都安裝了較為貴重的玻璃窗,算是相當亮眼的裝修了。
具體分為兩款,軍官款式為單元式,每棟五個單元,每單元兩戶,每棟樓可住三十戶,使用面積從五十平米至兩百平米不等。
即使是最小套也有客廳、臥室、廚房、廁所,提供自來水,廁所里更是安裝了高大上的坐便器。
雖然沒有通電燈、電話,這個成本實在太高,某太子也承受不起,但每個院子門口的收發室都有一部電話,可以隨時用嘴呼喊……
士兵所居住的樓房,格局是一層十戶,兩邊有樓梯,每戶門外便是半開式走廊,跟不少學校的教學樓的設計差不多。
沒設計為每層二三十戶的原因就是考慮到發生地震或火災,所要疏散的人員會很多,容易發生擁擠和踩踏事故。
每套內部的格局與軍官的大同小異,不過坐便是蹲式的,要是有人愿意自掏腰包,為老婆買個坐便器,物業也可以派人前來隨時更換。
平房與樓房各有千秋,居住起來也是因人而異,但絕大部分官兵都喜歡太子爺遣人蓋的新式樓房。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昌县|
柳江县|
兰坪|
遂溪县|
衡南县|
吴川市|
金乡县|
鄂托克旗|
满城县|
聂拉木县|
张北县|
临汾市|
大埔区|
黔西县|
蓝山县|
嵊州市|
连南|
金堂县|
慈利县|
丰城市|
鹤庆县|
定南县|
鸡泽县|
平凉市|
凌海市|
茌平县|
丹巴县|
循化|
永宁县|
沂源县|
理塘县|
资阳市|
张掖市|
固安县|
乐安县|
昆山市|
高唐县|
东平县|
绥化市|
伊金霍洛旗|
浮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