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安排妥當-《明末黑太子》
第(3/3)頁
你想拿到其中的一隅,就得去找昊菁皇帝。
至于須要付出多大代價,那就看你的家底殷實與否了。
若是覺得一隅之地太大,一城足矣,還得去找崇禎皇帝商量。
崇禎皇帝此前都將代理權下放了,也就是賣出去了,你想買就得從這位爺手里買才行。
還有一個法子,那就是直接狀告昊菁皇帝,要求分得南方某些地方的代理權。
除非瘋了,否則在北都,在昊菁皇帝的地盤告昊菁皇帝,這官司能贏就怪了。
此舉跟主動找死沒啥分別,昊菁皇帝十歲就開始監國,隨后將崇禎皇帝請到了南都。
你能告贏了這位皇帝,那就算是有了通天的本事了!
這案子順天府不會受理,三法司也不會,連贏的可能都沒有。
北都不是不依賴南方商品,像茶、絲、瓷、鐵這四大類商品,主要產地都是南方。
但長期供貨商早就定好了,外人根本沒有插足的空間和機會。
浙江茶商此前還刻意與南廷和崇禎皇帝為敵,結果被查了個底掉。
去歲又遭到了登陸英軍的洗劫,隨后英軍逃之夭夭,這些商賈幾乎血本無歸。
連賠償的可能都失去了,大明艦隊打的西班牙人,英國人根本沒參戰。
被西夷搶去的貨品找不回來,那就只能低頭認栽了。
想找朝廷哭訴,朝廷早已下令退至山區。
這些商賈冥頑不靈,現在是自討苦吃。
存活下來還能茍且偷生之人,要么投靠了崇禎皇帝,要么投靠了昊菁皇帝,要么投靠了朝廷里的某位大員。
之前投靠了昊菁皇帝的茶商此番大多數都沒有蒙受損失,因為及早安排家丁收拾跑路了。
等卷土重來之后,便迅速吞并了那些家道中落之人的產業,這算是因禍得福了。
盡管昊菁皇帝將茶葉進貨價壓得很低,但勝在能讓茶商穩定出貨,有了一個可靠的重量級買家。
昊菁皇帝所轄公司的業務并不涉及茶葉,但為了多方關系的需要,會不時過分茶葉價錢,就等于干涉茶葉市場。
茶商范巧智就是昊菁皇帝在北方茶市的代言人,北都的十五家茶商則是狗腿子,對昊菁皇帝的命令莫敢不從。
南方的茶葉想賣到畿輔地區甚至草原各部落,就必須借助畿輔茶商的渠道,否則一兩都賣不出去。
福建出產的茶葉在北地藩國及南洋諸島發展起來之后,那就根本不愁賣了,鎮海公鄭芝龍也多了個不錯的進項。
可以說去歲西夷的那次入侵,等于幫助崇禎皇帝整合了江南一帶的市場,順便鏟除了不少叛逆。
那些之前投靠西夷的叛逆,在大明艦隊獲得舟山海戰的勝利,后鎮海公鄭芝龍率艦隊收復呂宋之后,大多數都被俘獲。
現在在各地的礦場挖礦,做了這等大逆不道之事,除了免去死罪之外,估計這輩子是別想再出來了……
不過這些人發愁找活計的事情,被巡街的廠衛探知,旋即便報給了某新皇。
某新皇想了想,倒是有個差事可以讓這些江南商賈一做。
在東北被大明王師收復之后,需要派遣大量的人手去接收辮子的耕地。
尤其是在皇太雞已經派人開荒的前提下,務必要利用好這幾百萬畝耕地。
沿河的土地都可以用來種植水稻,但大明北方的農戶種的多半是麥子。
只有南方,特別是江南一帶的農戶善于種植水稻。
商賈在鄉下都有親屬,正好可以讓其用上這層關系。
但凡愿意移居東北,適齡男女可免費得到五十畝沃土,老人與小孩可得二十畝。
先到的可以先挑好地方,后到的,那就只能接受被別人挑剩下的了。
某新皇打算將最好的地方都送給江南的農戶,屆時就能收獲大量的大米了。
農戶不分南北,都是被壓榨得最狠的一群人。
不同于江南商賈,江南農戶的日子過得也很苦。
某新皇便有意利用跑到北都的商賈,挖點江南的農戶去二次開發東大荒!
那么好的土地,只用來種土豆、地瓜、麥子豈不是浪費了???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洼县|
汝阳县|
永泰县|
瓮安县|
柳江县|
福贡县|
托里县|
巫山县|
龙岩市|
新河县|
仁怀市|
黎平县|
巴南区|
宜兴市|
天津市|
和政县|
霍城县|
名山县|
四会市|
伊吾县|
阳山县|
嘉鱼县|
临洮县|
民乐县|
家居|
福泉市|
清涧县|
航空|
扎赉特旗|
卢湾区|
浠水县|
虞城县|
浮山县|
喀喇沁旗|
苍溪县|
汕尾市|
涟源市|
华宁县|
兴仁县|
明光市|
枣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