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反游擊戰-《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三四月份的安樂州以北地區,冰雪尚未完全消融。
到了五月份就跟南方春暖花開似的一般了,而從六月中旬開始,便跟江南的氣溫別無二致了。
六月下旬以后,天空和直接下火差不多,不經常下雨的話,太陽便會天天炙烤著大地,尤其當年中原那樣,只不過沒有赤野千里而已。
跟動物一樣,水源是人能順利度過夏季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可以跑船的大江大河早已遍布明軍的艦船,而其他不寬的小河溝便是明清雙方騎兵爭奪的重點地方。
在不占據村莊,飲用井水的情況下,想要讓戰馬避免口渴,就必須靠近活水。
明軍在撒叉河衛以南的松花江上游至忽而海河西岸的廣大地區,便利用飛艇進行沿河空中偵察。
每艘飛艇下的地面上,均有不少于一個連的騎兵與一個營的步兵進行配合作戰,只要發現敵人,立刻就會撲過去。
一艘飛艇的偵察搜索面積可達一百平方里,一百艘飛艇一字排開,便可以對松花江南岸地區進行拉網式的搜索了。
周遇吉在率部渡江之前,便以騎兵為機動力量,以步兵為戰術節點,以飛艇為眼睛,三位一體,對滲透過來的東虜騎兵進行反滲透作戰。
除此之外,只要核實情況,對舉報有功的當地百姓,按照消滅每只東虜騎兵獎勵十兩銀子的標準來下發獎金。
每個村都領到了信號彈,只要東虜騎兵來襲,村長便可打出信號彈,附近的明軍會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事發地。
就算是慢了半拍,干了壞事的東虜騎兵也不會跑出多遠,只要捕獲的對方的蹤跡,接下來就容易多了。
周遇吉在松花江南岸地區留下了兩百艘飛艇,可以分兩個批次反復拉網搜索。
剛開始還有不信邪的清軍騎兵,看見明軍的飛艇,妄圖待飛艇降落之后,活捉飛行員,回去邀功請賞。
結果飛艇倒是落地了,可明軍騎兵就在附近守株待兔,用飛艇釣魚也能成功,這算是意外之喜了。
一個牛錄的八旗兵都不見得是一個連都裝備左輪步槍的明軍騎兵的對手,雙方火力相差過于懸殊,根本無法形成勢均力敵的架勢。
清軍在此前的交鋒中不是沒繳獲過左輪步槍這種新式武器,經過工匠們的一番研究,也能仿制出來。
但是效率太低,轉膛報廢率高居不下,制造一把合格的左輪步槍的成本高達數百兩銀子,這是順雞完全無法承受的金額。
一年下來,費勁心血,結果就能造那么百十來支槍,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而且較于明軍數以十萬計的同類武器,清軍手里的左輪步槍堪稱滄海一粟。
更重要的是,這種槍需要發射銅制定裝彈,制造子彈倒是不算太難。
難的是要制造海量的子彈,不研究個三年五載,是決計不能得償所愿的。
故而這會兒清軍騎兵要么在使用燧發槍,要么還在用弓箭與標槍。
跟全面火器化,且已經完成一半速射化的明軍比起來,雙方已經拉開了單兵武器方面的代差。
盡管代差只有一代,但在火力上的差距就是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
明軍一個騎兵連,一百五十人的火力,就比清軍一個牛錄,三百人的火力要強兩倍以上。
左輪步槍不但射速高,而且裝填子彈的速度也遠超燧發槍。
缺點就是非常費錢,而且比較吃工業成本。
對于前者,在全面開發漠南金山之后,大明缺銅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雖然不是徹底解決,只解決軍事方面的需求也算是不小的進步了。
對于后者,某新皇近十年來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一大批軍事裝備工匠。
不論男匠還是女匠,歲數、老家、是否奴籍,只要經過考試,拿到相應的證書,便可得到高薪。
在兵工廠工作,底薪是五兩銀子起步,算獎金的話,一般月薪可達七八兩以上,甚至更高,米俸另算,過年過節還有禮品。
奴籍可在領證之后獲得取締,單身的話,廠里還包吃包住,并負責介紹對象,一旦錄用,非重大錯誤就不會失業。
在這種情況下,工匠們的數量自然會連年攀升,也唯有如此,才能滿足某新皇給所有騎兵,及部分步兵換裝左輪步槍以及彈匣式步槍的要求。
可以負責任地說,大明位居第一產值是輕工業,緊隨其后的就是以鐵甲艦、蒸汽坦克、輕武器為主的軍事工業。
農業在熬過小冰河時期之后,便得以全面復蘇,隨著出口額日益增加,商業貿易額也水漲船高,而像采油、采礦這類的重工業其實只能排名第五。
正是依靠強大的工業基礎,明軍騎兵才可以得到新式武器,每人配發的子彈高達兩百發,以至于清軍騎兵都以繳獲一支左輪步槍以及上百發子彈為榮。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增城市|
南溪县|
雷山县|
南乐县|
荥阳市|
利川市|
陈巴尔虎旗|
韶关市|
云南省|
康马县|
云阳县|
依安县|
嵩明县|
原平市|
临夏市|
遵义县|
绥棱县|
合水县|
南投县|
阿勒泰市|
龙山县|
镇原县|
页游|
聂荣县|
阿巴嘎旗|
库尔勒市|
乐平市|
洞口县|
澄城县|
瓦房店市|
丰都县|
巴东县|
舟山市|
拜城县|
桂林市|
凯里市|
江西省|
黎川县|
绥江县|
华宁县|
古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