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章:遵章守規-《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原本去年南廷刨去鄭芝龍控制的福建與沐天波把持的云南,歲入兩千七百萬兩銀子,北廷歲入七千八百萬兩銀子。
二廷加在一起便是一億零五百萬兩之巨,保守估計的話,今年亦可增至一億一千萬兩。
按照每年歲入增長五百萬兩銀子計算,再過八年時間,就可以達到昊菁皇帝之前所擬定的那個小目標的下限了,也就是歲入一億五千萬兩銀子。
考慮到在熬過天災之后,各地糧食均在連年豐收,將收上來的糧食折價也能等于三千萬兩銀子以上。
這就意味著總歲入的實際購買力已經達到了昊菁皇帝的基準了,只不過現金部分還沒達標而已。
隨著每年都有超過一百萬奴隸礦工抵達各地的礦山進行開采,光是這些人所創造出來的價值,每年便可以輕松達到一千萬兩銀子。
加之各方面發展順利,經濟整體轉好,工業起到了火車頭的拉攏作用,以及對外廣結盟友,同時不斷擴張自有地盤,使得出口金額在連年上漲。
故而在二廷合并之后的大明歲入增長應該是超過一千五百萬兩的,可能高達兩千萬兩。
昊菁皇帝的戰略也很明顯,整個亞太地區,除菜國、倭國、暹羅、印度、安南之外,包括美洲西岸地區和整個澳洲在內,都是大明的自留地。
任何外來人員想要在這里進行商品傾銷,都要事先經過大明帝國的同意,否則連人帶貨都扔進海里喂鯊魚。
而那五個國家也是大明出貨的下家,整個亞太地區都是大明土特產的下游市場。
不算邊遠腹地的話,昊菁皇帝至少控制著三億五千萬到四億人的廣大市場。
利用各式各樣的商品,以本土為主,輻射周邊地區。
這就使得大明可以連年獲得貿易順差,避免金銀大規模外流。
即使外國商品能夠進來,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外商也會選擇易貨貿易。
因為若是拿到錢之后,想要采購大明的商品,他們還得排隊,這就費時費力不討好了。
持續順差會積累大量的銀子,使得隨時都有爆發通脹的風險。
但這也很好解決,昊菁皇帝早就防著這方面了,并采取了相應的手段。
由于連年對外用兵,以及采購鐵甲艦等給王師進行武器裝備更新換代,朝廷每年支出都很大。
不斷開采新礦以及修建鐵路和擴建港口也會耗費巨額款項,軍費和基礎設施建設這兩項就占了歲支的大頭。
余下還要給官吏發餉、賑濟水災百姓、支持科學院以及教育發展,基本上戶部剩不下多少銀子。
而商賈手里的銀子,昊菁皇帝也有辦法弄到手,不會讓他們恣意妄為。
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借貸!
想穩妥就直接參與貸款,一年百分之五的利息。
否則便可以購買礦山以及其他大型公司,譬如鐵路公司的股份。
要是手里有錢,還妄圖在行業市場上興風作浪,會有行業協會進行管理。
各行業的會長與副會長在北都以及各地巡撫那里都是掛了號的,一旦有事,那就可以與其聯手打擊不遵守規則的奸商。
昊菁皇帝相信的確有守法的商賈,但大部分商賈私下都不會規規矩矩。
某法外狂徒張三曾說過一句至理名言——賺大錢的方式都寫在《大明律》里面!
商賈將自家的生意遍布全國,連鎖店開遍所有一二線城市都可以。
但勾結官吏,以次充好,強買強賣,那就觸及了昊菁皇帝的底線了。
反正這些年下來,每年入秋處決現場,都少不了奸商的身影……
這幫玩意跟蛀蟲一樣,不被抓便不思悔改,一旦被抓,那就說啥都晚了!
昊菁皇帝一向宅心仁厚,一般都不會滿門抄斬,基本上主犯與少量從犯被磔示,其家眷悉數發配礦場去洗心革面。
先洗十年,然后視具體情況而定。
若是洗不好的話,那就再洗十年!
經過人口普查,大明在冊人口不少于一億七千萬。
加上各種原因去挖礦的奴隸礦工的話,那就直接超過一億八千萬了!
朱慈烺從來絕不覺得這是甚子丟人的事情,這剛好可以證明大明帝國正處于強盛階段。
以后不但不會減少奴隸礦工的數量,還會持續從海外購入奴隸去挖礦。
既然給礦工一把鐵鍬或鐵鎬,用最簡單的刨地的方式就能賺錢,何樂而不為呢?
奧斯曼帝國也早已開始仿效大明,開始用大量奴隸去挖礦了。
蘇丹運河就是用奴隸開鑿的,從而節省了大量的成本。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纳斯县|
宁河县|
福贡县|
潞西市|
黑龙江省|
崇文区|
师宗县|
滕州市|
吉林省|
衡东县|
枣庄市|
山阴县|
镶黄旗|
贞丰县|
浦江县|
中宁县|
合作市|
介休市|
松阳县|
修文县|
河南省|
临沧市|
巨野县|
通江县|
通辽市|
大悟县|
台湾省|
江安县|
福贡县|
循化|
平南县|
尼勒克县|
岚皋县|
正镶白旗|
南平市|
聂拉木县|
吉林省|
启东市|
巴彦县|
高雄县|
瑞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