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全線反攻-《明末黑太子》
第(1/3)頁
奧庫派人拍攝的戰場電影送到伊斯坦布爾之后,加上私下的一頓活動,的確起了不小的作用。
至少讓蘇丹易卜拉欣一世認為他們是盡力了,而且敵人憑借壕溝不但抵抗完全,還發動了夜襲。
加之規模不小,中歐地區還在夏秋之際,由于降雨量很高,多瑙河流域爆發了洪水,一舉吃掉敵人變得有些不切實際。
于是繼續包圍對峙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為了能夠贏得保衛布達佩斯的勝利,以及重創敵軍重兵集團的這兩個目標。
蘇丹易卜拉欣一世同意繼續向布達佩斯增兵,不過基于前線兵力已經達到六十萬,對后勤供給的壓力實在太大。
經過近臣的建議,最終易卜拉欣決定眼下只向布達佩斯前線支援騎兵、坦克、重炮等兵種和裝備。
總的來說,就是提高作戰部隊的兵力的同時,將提升戰斗力的重點放在增加技術裝備方面。
通過實戰表明,優質武器,特別是昂貴的重型武器,的確可以起到物超所值的作用。
所以易卜拉欣繼續派人攜帶自己的親筆信前往明帝國,希望昊菁皇帝能夠在如此關鍵時刻幫助自己。
如果前線能夠在一年之內打贏,那便再好不過了。
反之,求購的坦克與重炮就能派上用場了。
五百輛坦克不夠就增加到一千輛,還不行就提升到兩千輛。
易卜拉欣有信心用黃金、寶石、堅果、戰馬、石油和成品油換購大量的坦克,好能組成一支規模空前的坦克集群來推平對方!
還有一種武器,也是攻防利器,那就是機槍!
在看過幾十挺機槍同時開火的影像,特別是密集的子彈將敵軍士兵一片片射殺的畫面,令易卜拉欣真是感到賞心悅目。
這種武器真是對付敵軍騎兵和步兵的不二之選,不論價格如何,一定要買到更多才行。
如果能有一百挺,甚至兩百挺機槍運抵前線,驍勇善戰的奧斯曼軍隊將是不可戰勝的!
能夠擊敗神圣羅馬帝國,毫無疑問,將是自攻陷君士坦丁堡以來最輝煌的戰果了。
加上開鑿運河與開采油田,易卜拉欣認為自己的豐功偉績將不遜于蘇萊曼大帝!
在自己百年之后,也將被后人推舉為帝國歷史上排名前三的蘇丹……
對于前線,易卜拉欣還是展示了自己作為明君的寬廣胸懷。
將進攻的權力交給侯賽因等人,諸將可以自行抉擇。
只要能打贏,一切都好說。
在此之前,鑒于久攻不下,捷報遲遲未到,易卜拉欣甚至想要御駕親征。
但又考慮到自己對軍事方面似乎不太了解,指揮作戰就更別提了。
心癢難耐之余,便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請來了明帝國的大使,專門咨詢了一下相關問題。
在交談時,易卜拉欣便得到了關于昊菁皇帝如何管理軍事方面事情的寶貴經驗。
昊菁皇帝是仙界下凡,自然能征善戰,十余歲便可御駕親征。
近些年因為上了年紀,也就鮮有再創輝煌的機會了。
這并不妨礙明軍在戰場上屢戰屢勝,昊菁皇帝雖然不管前線了,但后勤保障是掌握的妥妥。
前線那邊只要相信自己麾下的名將,給予其足夠的兵權,同時保證部隊的后勤供給就行了。
有了訓練有素的士兵,性能優良的武器,以及源源不斷的物資供給,加上將領指揮得當,明軍自然可以所向披靡。
這可不是吹噓出來的,明帝國最新出版的世界地圖,就已經說明一切了。
半個亞洲,整個大洋洲,非洲南部,美洲西部,均已經被納入了明帝國的版圖。
事實勝于雄辯,說明這套流程不但可行,而且非常有效,能夠成為帝國開疆拓土的倚仗。
受益匪淺的易卜拉欣覺得很有道理,似乎自己之前也是這么做的。
但對于侯賽因放棄好不容易才奪取的克拉科夫,還是有些無法釋懷。
只是被敵軍切斷南撤的退路,似乎更加危險,侯賽因這么做也是非常穩妥的。
將所部全員撤回布達佩斯,避免了成為一支等待援軍前去解圍的孤軍的可能。
接下來,就看雙方誰能在鏖戰多時的布達佩斯取勝了……
由于多瑙河流域爆發了洪水,導致多瑙河西岸的奧軍不但沒進一步推進,反而向西后撤了三十多英里。
不大幅度的撤退也不行,多瑙河在汛期時的河面寬度已經是之前的三倍左右,水位非常高,隨時可能吞沒岸邊沿線地帶。
此前,再也堅持不下去的布達與佩斯兩座城堡的守軍,向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投降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楚县|
固安县|
泰和县|
杭州市|
临澧县|
清镇市|
琼结县|
土默特左旗|
永新县|
安义县|
长宁区|
庆云县|
武陟县|
婺源县|
胶南市|
深圳市|
应城市|
淮北市|
昌图县|
城市|
黄平县|
阜阳市|
西和县|
黎平县|
海阳市|
子长县|
德保县|
金乡县|
南充市|
淮北市|
上犹县|
平谷区|
定安县|
富川|
安吉县|
尖扎县|
沁阳市|
芒康县|
塔河县|
电白县|
耒阳市|